matlab仿真避雷针可视化界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单只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下列方法确定(附图 4.1)。
(1)当避雷针高度 h 小于或等于 hr 时:
①距地面 hr 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②以针尖为圆心,hr 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 A、B 两点;
③以 A、B 为圆心,hr 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
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④避雷针在 hx高度的 xxˊ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列计算式确定:
(2 ) (2 ) x = h hr − h − hx hr − hx r (附 4.1)
(2 ) r0 = h hr − h (附 4.2)
式中:rx──避雷针在 hx高度的 x x ′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hr──滚球半径,按本规范表 5.2.1 确定(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r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2)当避雷针高度 h 大于 hr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 hr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其余的
做法同本款第(1)项。(附 4.l)和(附 4.2)式中的 h 用 hr代人。
2.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避雷针高度 h 小于或等于 hr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 D 大
于或等于2 h(2h h) r − 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当 D 小于2 h(2h h) r −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
定(附图 4.2)。
4
(1)AEBC 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2)C、E 点位于两针间的垂直平分线上。在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 b0 按下式计算:
2
0 )
2 (2 ) (
D CO EO h h h b = = = r − − (附 4.3)
在 AOB 轴线上,距中心线任一距离 x 处,其在保护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 hx 按下式确定:
2 2 2 )
2 ( ) ( x
D h h h hx = r − r − + − (附 4.4)
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中心线距地面的 hr 一点 O’为圆心,以 2 2
)
2 ( ) (
D hr − h + 为半径所作的圆
弧 AB。
(3)两针间 AEBC 内的保护范围,ACO 部分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在任一保护高度 hx 和 C
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以 hx作为假想避雷针,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逐点确定(见附图 4.2 的 1—1 剖面图)。
确定 BCO、AEO、BEO 部分的保护范围的方法与 ACO 部分的相同。
(4)确定 xxˊ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以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rx 为半径,以 A、B 为圆心作
弧线与四边形 AEBC 相交;以单支避雷针的(r0-rx)为半径,以 E、C 为圆心作弧线与上述弧线相接。见
附图 4.2 中的粗虚线。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 h1小于或等于 hr和 h。小于或等于 hr的情况下,当 D 大于或等
于 (2 ) (2 ) h1 hr − h1 + h2 hr − h2 时,应 各按单支避雷针 所规定的方法确 定;当
(2 ) (2 ) h1 hr − h1 + h2 hr − h2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定(附图 4.3)。
(1)AEBC 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5
(2)CE 线或 HOˊ线的位置按下式计算:
D
h h h h D D r r
2
( ) ( )
2 2
1
2
2
1
− − − + = (附 4.5)
(3)在地面上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 b。按下式计算:
2
0 1 1 1 b = CO = EO = h (2hr − h ) − D (附 4.6)
在 AOB 轴线上,A、B 间保护范围上边线按下式确定:
2 2
1
2
1 h h (h h ) D x x = r − r − + − (附 4.7)
式中:x──距 CE 线或 HOˊ线的距离。
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 HO′线上距地面 hr的一点 O′为圆心,以 2
1
2 (hr − h) + D 为半径所作的圆
弧 AB。
(4)两针间 AEBC 内的保护范围,ACO 与 AEO 是对称的,BCO 与 BEO 是对称的,ACO 部分的保护
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在 hx和 C 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以 hx作为假想避雷针,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见附图 4.3 的 1—l 剖面图)。确定 AEO、BCO、BEO 部分的保护范围的方法与 ACO 部分的相同。
(5)确定 x x ′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与双支等高避雷针相同。
6
4.矩形布置的四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 h 小于或等于 hr 的情况下,当 D3 大于或等于
2 h(2h h) r − 时,应各按双支等高避雷针的方法确定;当 D3 小于2 h(2h h) r −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附图 4.4)。
(l)四支避雷针的外侧各按双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2)B、E 避雷针连线上的保护范围见附图 4.4 的 l—1 剖面图,外侧部分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两针间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以 B、E 两针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相交于 O 点,以 O 点为圆心、
hr为半径作圆弧,与针尖相连的这段圆弧即为针间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最低点的高度 h。按下式计算:
r h hr
D = h − + − 2 3 2
0 ) 2
h ( (附 4.8)
(3)附图 4.4 的 2—2 剖面的保护范围,以 P 点的垂直线上的 O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 hr+h0)为圆
心,hr为半径作圆弧与 B、C 和 A、E 双支避雷针所作出在该剖面的外侧保护范围延长圆弧相交于 F、H 点。
F 点(H 点与此类同)的位置及高度可按下列计算式确定:
(hr-hx)
2
=h2
r-(b0+x)2 (附 4.9)
) 2 ( ) ( 2 2 1
0 x
D h h h h r + − x = r − − (附 4.10)
(4)确定附图 4.4 的 3—3 剖面保护范围的方法与本款第(3)项相同。
(5)确定四支等高避雷针中间在 h0至 h 之间于 hy,高度的 yy′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以 P 点
为圆心、 2
0 0 2h (h h ) (h h ) r y − − y − 为半径作圆或圆弧,与各双支避雷针在外侧所作的保护范围截面组
成该保护范围截面。见附图 4.4 中的虚线。
附录链接:https://gf.1190119.com/article-8457.htm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国标GB50057在附录中列举了单支避雷针、双支等高避雷针、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矩形布置的四支等高避雷针以及避雷线的保护范围的计算。但实际雷电防护及检测工作中经常遇到因建筑物的不规则或者现场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使用三支甚至四支以不规则形状排列的不等高避雷针的情况,这时这个多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问题就成为一个难题,所以许多同志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或者将每一支避雷针的单独的保护范围累加起来,作为它们共同的保护范围。但实际上多支避雷针的联合的保护范围相比每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简单累加要大得多,因为它们可以发挥联合效应,用几支比较短的针可以保护到比一两支比较高的针的保护范围大得多的范围,而且其安全性能也比高的针效果要好,即可以达到1+1 远远大于2的效果。关于其具体应用的实例,可以参考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3期《中国雷电与防护》上的一篇论文“避雷带和短针组合的应用”(即随本软件一起发布的文本文件“多支不等高避雷针防雷工程中的应用”)。 因为多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的问题太过繁复,用人工基本上是不可能进行计算的,所以最好是用电脑软件进行这一项工作。本软件作者高磊经过长达近三年时间的努力,在2007年成功开发出来多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软件1.0版,可以对最多达四支的以不规则形状排列的不等高的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进行计算,同时对其是否可以保护到被保护物进行判断,并画出平面示意图,其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软件的投入使用,将给雷电防护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检测验收人员在直击雷防护计算方面的工作带来便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