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没有早点读书学习31:100天读书营-31-舒适区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舒适区”

去年,我完成了大学学业,家庭条件尚可的我,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虽工作稳定,但却无法燃起我对工作的热情,每日重复的工作让我有种提早步入老龄化的错觉。

我心中涌动着探索未知、独立奋斗的念头,但看着身边的同学疲于奔命、鲜有休闲时光,甚至周末还要加班,我不禁质疑自己是否能承受这样的压力,尤其是担心脱离家庭的支持后,我是否还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然而,我又不愿就此安于现状,内心矛盾万分。

这个问题引申出今天的探讨焦点:改变。你是否需要改变?为何想要改变?又该如何去改变呢?

“舒适区”这一概念最初源自地理学,用于描述环境宜人的地区,后来延伸至心理学范畴,Alasdair White在2009年对其进行了界定,即人们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活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保持稳定的行为表现,不确定性、匮乏感和脆弱性降至最低,安全感、资源和自我效能感达到峰值。每个人的舒适区是动态变化的,它可以随着个人的成长和挑战而扩展,也可以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压力增大而缩小。

“最佳焦虑”则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存在于舒适区的边缘地带,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紧张状态,既能激发潜能,又不至于让人陷入过度压力的“危险区”。Yerkes和Dodson在1908年的经典实验揭示了焦虑与表现之间的倒U型关系,提出了“Yerkes-Dodson曲线”。处于最佳焦虑状态的人,能够实现最佳表现,这个区域被称为“最佳表现区”。

如何正确地走出舒适区呢?我们要学会站在舒适区的边缘,保持适度的挑战和不安,这就是“最佳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持续接受挑战,原本看似艰难的任务和环境会逐渐变得可控,舒适区也因此得以扩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体验到“享乐适应”,即新鲜事物带来的快乐感会逐渐减弱,直至变为常态。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有能力适应并克服曾经看似巨大的挑战。只要你敢于站在舒适区的边缘,让“有建设性的不适”成为常态,你的舒适区便会自然扩大。

长时间固守舒适区,会滋生惰性,削弱改变的决心。勇气往往趁势而起,持久的成长才会增强自我信任。不断追求新目标,持续拓宽舒适区,会让你越来越愿意作出改变。

谈到推动改变的“动机”,James Prochaska的改变阶段模型强调了内在动机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动机,简单理解为驱动我们行动的力量,它涉及到行为的启动、导向、强度和持久性,对于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至关重要。

动机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类,以及正向和反向两种方向。内在正向动机源自内心深处的热情、追求和成就感;外在正向动机则来源于外界的认可和奖励。内在反向动机源于内心的恐惧、不安和逃避;外在反向动机则是为了避免外界的批评、压力或惩罚。

综上所述,在决定跨出舒适区、迎接改变之前,深入剖析你的动机源泉至关重要。理想的情况是,你的动力主要来自内在正向动机,这将有助于目标的坚定性和行为的持久性。此刻,不妨静心思考,你最想实现的改变是什么?背后驱动你的动机属于哪种类型?如此,你便能更好地开启自我变革之旅。

今日电影推荐《铁拳男人》

豆瓣评分:8.7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