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在软件架构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软件架构设计中的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通过逻辑架构分解系统为功能模块,规划接口和使用关系,而物理架构关注运行时的动态结构和部署策略。以设备调试系统为例,阐述了两种架构视图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不同的架构设计方法中出现的软件架构视图种类很多,本文介绍最常用的两种架构视图——逻辑架构视图和物理架构视图,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说明如何运用它们进行架构设计。

当观察和描述事物大局的时候,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是最常用的角度。比如,以我们办公室里的局域网为例:从物理角度看,所有计算机“毫无区别”地连接到路由器上;而从逻辑角度看呢,就发现这些计算机是有区别的——一台计算机充当文件服务器,而其它计算机是可以访问服务器的客户机。如图1所示。

 

图1  区分物理视角与逻辑视角

同样,在软件架构设计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区分软件的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和描述软件架构。

所谓软件架构视图,是指设计和看待整个软件系统的特定视角。每个软件架构视图关注系统架构的不同方面,针对不同的目标和用途。也就是说,架构要涵盖的内容和决策太多了,超过了人脑“一蹴而就”的能力范围,因此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从不同视角分别设计;同时,也为软件架构的理解、交流和归档提供了方便。

逻辑架构

软件的逻辑架构规定了软件系统由哪些逻辑元素组成、以及这些逻辑元素之间的关系。

软件的逻辑元素一般指某种级别的功能模块,大到我们熟悉的逻辑层(Layer),以及子系统、模块,小到一个个的类。至于具体要分解到何种大小的功能模块才可结束软件架构设计,并不存在一个“一刀切”的标准——只要足够明确简单,能够分头开发就可以了。于是,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将关键机制相关的架构设计部分明确到类,而一般功能则到模块甚至子系统的接口定义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功能模块有时容易识别,有时却比较隐含。而比较全面地识别功能块、规划功能块的接口、明确功能块之间的使用关系和使用机制,正是软件逻辑架构设计的核心任务所在。对此,Ivar Jacobson曾有过极为形象的说法,“软件系统的架构涵盖了整个系统,尽管架构的有些部分可能只有‘一寸深’”。

图2展示了一个网络设备管理系统逻辑架构设计的一部分,我们借此来举例说明软件逻辑架构设计的3大核心任务

  • 0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