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机器学习实战 - 10 k-均值聚类

本文介绍了k-均值聚类作为无监督学习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包括k-均值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后处理改进聚类性能。此外,还探讨了二分k-均值算法来解决k-均值可能存在的问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0 k k k-均值聚类(Grouping unlabeled items using k-means clustering)

聚类(clustering):一种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算法,自动生成相似样本簇(cluster)。

k k k-均值( k k k-means):生成 k k k个簇,各簇中心为簇内样本均值。

聚类也称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其输出与分类(classification)相同,但没有预定义类别。

聚类分析将相似(similar)样本归类到同一簇中,非相似(dissimilar)样本归类到不同簇中。相似性(similarity)取决于相似性测度(similarity measurement)。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random_seed = 13
np.random.seed(seed=random_seed)

10.1 k k k-均值聚类算法

k k k-均值聚类( k k k-means clustering):

优点:易于使用

缺点:收敛于局部极小值(converge at local minima);大规模数据集上运行很慢

适用范围:数值

给定数据集, k k k-均值从中寻找 k k k个簇, k k k为用户定义的超参数。各簇用簇中心(centroid)表示。

k k k-均值伪代码:

(随机)创建k个初始中心
当任意样本点的簇类别改变时:
    遍历数据集:
        遍历簇中心:
            计算簇中心与样本点距离
        将样本点分配距离最近的簇类别
    遍历所有簇:
        计算各簇均值,将簇均值分配给簇中心

k k k-均值聚类步骤:

  1. 收集数据
  2. 准备:数值型数据,标称值需映射为二进制数值
  3. 分析:
  4. 训练:
  5. 测试:应用聚类算法、检查结果,测量定量误差
  6. 使用:
# Listing 10.1 k-means support functions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dataMat = []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r: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ltLine = list(map(float, curLine))
            dataMat.append(fltLine)
            
    return dataMat


def distEclud(vecA, vecB):
    
    return np.sqrt(np.sum(np.power(vecA - vecB, 2)))


def randCent(dataSet, k):
    
    n = np.shape(dataSet)[1]
    centroids = np.matrix(np.zeros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