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入门的一点基本概念

封装性

通俗解释: 封装就像是将事物包裹在一起,只展示给外部使用者需要知道的信息,隐藏内部的细节。

实际例子: 想象你有一台电视机,你只需要知道如何开关电视、切换频道和调整音量等操作方式,而不需要了解电视内部是如何工作的。这里电视就是一个封装好的对象,它把内部工作细节隐藏起来,只提供给用户有限的接口来与其交互。

继承性

通俗解释: 继承就好比是父亲把遗传基因传给孩子一样,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或功能。

实际例子: 想象一个动物类 Animal 有属性 name 和方法 speak,然后有一个子类 Dog 继承自 Animal 类。Dog 类不需要重新定义 name 和 speak 方法,因为它们已经从 Animal 类继承而来。这样,Dog 类可以使用 Animal 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特定属性和方法。

多态性

通俗解释: 多态性就像一种变形能力,同一个名字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实际例子: 想象有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多种动物,它们都有 eat() 这个方法。虽然每种动物的 eat() 方法可能表现不同的行为,例如狮子吃肉、大象吃草,但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式调用它们的 eat() 方法。这就是多态性的体现,同样的方法名字,但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

在代码中,Python 中的类和继承机制以及多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重用代码,使程序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属性

通俗解释: 属性就像是一个对象的特征或状态,描述了它是什么样子的。

实际例子: 想象你有一个汽车对象,汽车的颜色、品牌、型号和速度等都可以是汽车的属性。这些属性描述了汽车的特征和状态,比如红色的丰田卡罗拉汽车。

方法

通俗解释: 方法就像是对象能够做的事情或行为,描述了它能做什么。

实际例子: 拿同样的汽车来举例,汽车具有启动、加速、刹车等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被视为汽车的方法。当你按下汽车的启动按钮时,汽车就会执行启动的方法从而开始运行。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属性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征,方法用于定义对象的行为,二者共同构成了对象的结构和功能,使得程序能够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场景和操作。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greet(self):

        return f"Hello, my name is {self.name} and I am {self.age} years old."

# 创建一个名为 Alice 的 Person 实例

alice = Person("Alice", 30)

# 访问属性并调用方法

print(alice.name)  # 输出:Alice

print(alice.age)   # 输出:30

print(alice.greet())  # 输出:Hello, 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30 years old.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Person" 的类,该类有两个属性 "name" 和 "age",以及一个方法 "greet"。创建了一个名为 "Alice" 的 Person 实例,并访问了其属性和调用了方法。通过这个例子,展示了属性描述对象的特征,方法定义对象的行为,以及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它们来创建和操作对象。

在 Python 代码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区分属性和方法的定义:

属性的定义: 属性通常是在类的构造函数 __init__() 或其他方法中使用 self. 来进行赋值,如 self.name = name。

方法的定义: 方法是类中定义的函数,在函数内部使用 def 关键字声明,比如 def greet(self):。

__init__

作用: __init__ 是一个特殊方法,用于在创建对象时进行初始化操作。它是类的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对象的属性。

示例: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我们有一个 __init__ 方法定义了 Person 类的初始化过程,接受传入的参数并将其赋值给对象的属性。

self

作用: self 是一个惯例的参数名,表示对象本身。在类中的方法中,第一个参数通常被命名为 self,用于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示例: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self 被用来引用实例化后的对象本身,并通过 self.name 和 self.age 访问对象的属性。当调用 alice.greet() 方法时,self 代表当前的 Person 实例。

所以,在 Python 代码中,通过查看在类中的方法(使用 def 关键字定义)和初始化方法 __init__ 中的属性赋值(使用 self.)即可明确区分属性和方法的定义。而 __init__ 是Python中的构造函数,self 则是指向当前实例的引用。

# 父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peak(self):

        return "Animal sound"

# 子类继承自父类 Animal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breed):

        super().__init__(name)

        self.breed = breed

    def speak(self):

        return "Woof!"

# 创建一个 Dog 实例

dog = Dog("Buddy", "Golden Retriever")

# 调用继承自父类的方法和属性

print(dog.name)  # 输出:Buddy

print(dog.breed)  # 输出:Golden Retriever

print(dog.speak())  # 输出:Woof!

在这个示例中,定义了一个父类 Animal 和一个子类 Dog,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父类 Animal 有一个构造函数 __init__ 和一个方法 speak,子类 Dog 在初始化时调用了父类的构造函数,并且重写了父类的 speak 方法。创建了一个名为 "Buddy" 的 Dog 实例,并展示了如何使用继承来访问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以及子类重写的方法。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子类通常会扩展或修改父类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子类可能需要额外的属性或方法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在示例中,父类 Animal 的构造函数 __init__ 接受一个参数 name,用于初始化动物实例的名称。然而,对于子类 Dog 来说,狗这个类别通常还有品种(breed)这个属性来描述不同种类的狗,因此在 Dog 类的构造函数中增加了一个参数 breed。

通过在子类中添加额外的参数,可以确保子类具有比父类更多的属性,以便更好地描述子类的特征和行为。这样的设计使得子类可以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并且仍然能够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重用和扩展。

在Python中,当你实例化一个类时,第一个参数通常是self,它表示对象本身。在示例代码中,Dog("Buddy", "Golden Retriever")这行代码实例化了一个Dog对象,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参数不需要显式传递self。

dog = Dog("Buddy", "Golden Retriever")

在这个代码行中,"Buddy" 是传递给 name 参数的值,"Golden Retriever" 是传递给 breed 参数的值。在类定义中,__init__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始终是self,但在实例化类时,无需显式传递self参数。Python会自动将实例化操作转换为类方法调用,并将新创建的实例作为self传递给 __init__ 方法。

super() 是 Python 中用于调用父类(超类)的方法的内置函数。在子类中,通过使用 super().__init__(name) 这样的语法,可以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__init__ 方法),从而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并初始化父类的部分内容。

super() 的使用有助于确保继承关系链中所有相关的父类被正确地初始化,避免直接指定某一个父类,使得代码更加灵活且易于维护。通常情况下,在子类的构造函数中调用 super().__init__() 是一种良好的实践。

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显式调用 super().__init__()。如果子类没有定义自己的 __init__ 方法,Python会自动调用父类的 __init__ 方法。但是,当子类需要对父类的初始化过程进行修改或添加额外的操作时,就需要显式调用 super().__init__() 来确保父类被正确地初始化。

因此,尽管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 super(),但在涉及多重继承或需要扩展父类功能时,通常建议在子类的构造函数中使用 super().__init__()。

多重继承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peak(self):

        pass

class Dog(Animal):

    def speak(self):

        return "Woof!"

class Cat(Animal):

    def speak(self):

        return "Meow!"

class PetOwner:

    def __init__(self, pet_name):

        self.pet_name = pet_name

    def play(self):

        pass

class DogOwner(Dog, PetOwner):

    def __init__(self, dog_name, owner_name):

        super().__init__(dog_name)

        PetOwner.__init__(self, owner_name)

    def play(self):

        return f"{self.pet_name} plays with {self.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dog_owner = DogOwner("Buddy", "Alice")

    print(dog_owner.speak())  # Output: Woof!

    print(dog_owner.play())   # Output: Alice plays with Buddy

在上面的代码中:

Animal 类表示动物,具有构造函数和方法speak。

Dog 和 Cat 类分别继承自 Animal 类,并覆盖了speak方法。

PetOwner 类表示宠物主人,具有构造函数和方法play。

DogOwner 类同时继承自 Dog 和 PetOwner 类,通过调用 super() 初始化了 Dog 类和 PetOwner 类的属性。

这个例子展示了多重继承的概念,在实际开发中,需要小心使用多重继承,以避免出现复杂的继承关系。

在DogOwner类中的__init__方法中,使用了super().__init__(dog_name)来调用父类Dog的构造函数。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在多重继承中按照特定顺序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从而确保正确地初始化父类的属性。

对于PetOwner.__init__(self, owner_name),它并没有使用super()的方式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而是直接通过类名PetOwner显式地调用了PetOwner类的构造函数。这种方式也是有效的,因为这里只涉及单一继承关系,所以没有必要使用super()。

综上所述,super()通常在多重继承的情况下更为常见和推荐,因为它能够处理复杂的继承关系,确保正确的调用顺序。在单一继承中,直接使用类名显式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也是可行的。

而对于PetOwner类只涉及单一继承关系,只需要继承一个父类Owner,所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是没问题的,不需要使用super()来完成相同的任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没有必要使用super()

在 Python 中,选择使用 super() 还是直接通过类名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取决于您的需求以及继承关系的复杂性。

当涉及多重继承时,使用 super() 更安全和推荐,因为它能够按照方法解析顺序 (MRO) 自动确定正确的调用顺序。这对于避免潜在的问题非常有帮助,可以确保在多重继承中正确地初始化所有父类的属性。

对于单一继承情况下,直接通过类名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也是有效的,并且更加简单明了。由于只有一个父类,不会引起混乱或歧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使用类名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在您的情况下,对于继承 Dog 类并使用 super() 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继承结构,而在继承 Cat 类时,由于只有一个父类,直接使用类名调用其构造函数更为简单和直接。

在多重继承中,pass语句表示一个空操作,即没有任何具体的代码实现。它的作用是占位符,用于暂时占据一个代码块,但不提供具体的功能或实现。

在您提供的示例中,Animal类和PetOwner类中的def speak(self): pass和def play(self): pass方法都使用了pass。这意味着这些方法目前并没有任何具体的实现代码,只是定义了方法的名称和参数,但函数体内部并没有任何操作逻辑。这样做可能是为了以后可能会添加功能实现,预留了接口。在实际开发中,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在这些方法中添加具体的功能代码。

在多重继承中,使用pass可以在设计阶段占据位置,稍后可以向这些方法添加具体的功能。这有助于保持类结构的一致性,并使得在整个类层次结构中容易识别需要实现的方法

多态: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make_sound(self):

        pass

class Dog(Animal):

    def make_sound(self):

        return "Woof! Woof!"

class Cat(Animal):

    def make_sound(self):

        return "Meow! Meow!"

def animal_sounds(animal):

    print(animal.make_sound())

# 创建不同的动物实例

dog = Dog("Buddy")

cat = Cat("Whiskers")

# 调用animal_sounds函数,传入不同的动物实例

animal_sounds(dog)  # 输出: Woof! Woof!

animal_sounds(cat)  # 输出: Meow! Meow!

在这个示例中,Animal类具有一个make_sound方法,但它在基类中只是一个占位符。Dog和Cat类继承自Animal类并分别实现了make_sound方法。当调用animal_sounds函数时,我们传入不同类型的动物实例(dog和cat),由于方法重写(override)的特性,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将调用相应类的make_sound方法,展示了多态的概念。

多重继承是一个类级别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自多个父类。这种情况下,子类会继承多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而多态是一个方法级别的概念,指的是同一类对象的不同方法在不同子类中有不同的实现。通过方法的重写(override),不同的子类可以对相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实现,从而表现出多态性。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调用该对象的方法,实现了方法调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多重继承主要关注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而多态关注于对相同方法在不同子类中的实现差异。这两个概念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多重继承是一个类级别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自多个父类。这种情况下,子类会继承多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而多态是一个方法级别的概念,指的是同一类对象的不同方法在不同子类中有不同的实现。通过方法的重写(override),不同的子类可以对相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实现,从而表现出多态性。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调用该对象的方法,实现了方法调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多重继承主要关注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而多态关注于对相同方法在不同子类中的实现差异。这两个概念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3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