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报价全攻略:深入剖析与精准决策》
一、软件报价基础认知
软件报价绝非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了众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软件项目的成本与价值。
首先,软件产品的研发费用是影响报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发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据了很大比重,包括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以一线城市为例,人员成本相对较高,若项目涉及金融类行业开发,成本也会因专业要求更高而增加。同时,硬件和软件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如必要的开发和测试工具、许可证等。
软件的类型和复杂性也对报价有着显著影响。大型和复杂的项目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专业知识来开发,因此价格会更昂贵。而对于高度定制的软件,其定制化程度越高,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报价也会相应提高。例如,一个需要复杂用户界面和交互的项目,前端工作量可能较大,而对于数据密集型或需要复杂业务逻辑处理的系统,后端工作量可能会增加。
此外,技术堆栈的选择也会影响报价。某些技术可能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更多的开发时间,如使用现代框架和库可能会加快开发速度,但也可能增加学习成本。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市场规模较大,竞品定价较低,软件往往也会采取相对较低的定价策略。而如果市场上没有类似产品,定价则可能会较高。
总之,软件报价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需要深入分析项目的各个方面,才能确定合理的价格。
二、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一)公式构成与解析
软件开发价格计算公式为:软件开发价格 = 开发工作量 × 开发费用/人・月。这个公式将软件开发价格与开发工作量以及开发费用紧密联系起来。开发工作量反映了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开发费用则涵盖了软件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支出。通过这两个关键因素的结合,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软件开发的价格。
(二)工作量计算要素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目前国际和国内软件企业通常采用经验方式估算工作量,即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 “人・月”。软件开发过程中包括软件开发和各类软件测试活动。
风险系数:当软件企业对项目业务领域不熟悉或用户不能完整表达需求时,会造成软件企业不断完善需求获取和修改设计等工作,增加工作量风险。风险系数在 1 到 1.5 之间,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通常被认为不可接受。
复用系数:如果软件企业采用 “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 并建立复用构件库或已有软件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可减少软件开发工作量。复用系数在 0.25 到 1 之间,根据国内外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最高可达 25%。软件开发工作量 =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 × 风险系数 × 复用系数。
(三)开发费用构成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在软件企业商务成本中占 70% - 80%。国家规定的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金、失业金等 “四金” 累计为 47.6%。以 B 表示平均工资,即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多项总和除以企业员工数再分摊到每个月,人头费 P = B × 1.476。
办公费:包括企业办公房屋租赁费、物业管理费、通信费、办公消耗品、水电空调费、设备折旧、差旅费以及员工在职培训费用等,在软件企业商务成本中占 20% - 30%。办公费用按商务成本的 25% 计算,即 Q = B/3。
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国家实施发展软件产业优惠政策,但软件企业仍需承担纳税义务,可与企业利润一起考虑。软件企业员工一年通常能有 10 到 11 个月的工作时间。R = B/3。
管理系数:通常每十个软件人员配备两个管理人员,管理成本为 1 ≤ S ≤ 1.2。
复用系数:提高软件质量会有开支,即质量成本。根据软件企业通过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和 CMM 或 CMMI 的认证情况取值,分别为 1.05、1.1、1.15、1.2。开发费用/人・月 =(P + Q + R)× S× τ,其中 P(人头费)、Q(办公费)、R(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S(管理系数)、τ(复用系数)。综合可得开发费用/人・月 = B ×(1.476 + 2/3)× 1.2 × T = B × 2.575 × T = B × λ,当 T = 1.05 时,λ = 2.7;当 T = 1.2 时,λ = 3.09,即 2.7 ≤ λ ≤ 3.09。对于承接国外软件外包业务,建议 R = B/2,此时开发费用/人・月 = B(1.476 + 1/3 + 1/2)× 1.2 × T = B × 2.767 × T = B × λ,当 T = 1.05 时,λ = 2.906;当 T = 1.2 时,λ = 3.32,即 2.9 ≤ λ ≤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