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太网和IEEE802(PC和服务器之间的包)
1.1 以太网
1)以太网这个术语指Digital Equipment Corp、Intel、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
2)采用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的媒体接入方式。
3)速率为10Mb/s,地址为48bit。
1.2 IEEE 802封装(用的比较少)
1)802.3针对整个CSMA/CD网络
2)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
3)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
4)这3个共同的特性由802.2标准定义,就是802.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
2. 封装格式
1) 两种格式都采用48bit(6字节)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硬件地址,MAC地址);
2) ARP和RARP对32bit的IP地址和48bit的硬件地址(MAC地址)进行映射;
3) 802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以太网的有效类型值无一相同,这样可以区分两种帧格式。
4) 802帧格式中,目的访问服务点(DSAP)和源服务访问点(SSAP)的值设为0xaa。Ctrl字段值设为3,随后的3字节org code置为0,再接下来的2个字节类型字段和以太网帧格式一样。
5) 802.3标准和以太网都有最小长度要求,802.3规定数据部分至少38字节,以太网要求最少46字节,对于不足的空间需要插入填充字节。MTU也不同,标准802.3是1492,以太网是1500.从下图可以看到ARP是28个字节,以太网需要18个字节填充(PAD),同理如果超过1500,以太网需要分片。
3. 环回接口
1)传给环回地址(127.0.0.1)的任何数据均作为IP输入;
2)传给广播地址或多播地址的数据报复制一份给环回地址,任何送到以太网。因为广播和多播包含自己。
3)任何传给该主机IP地址的数据均送到环回接口,即如果自己IP 192.168.1.1,ping 192.168.1.1会送到环回地址。
4)自己ping自己,这个数据报不会在互联网上出现。没有物理地址是不会向网络里面发包的。
5)Telnet一个不存在的地址,是不会抓到包的,也就是arp映射上不会出现,包就发不出去了
4 MTU(最大传输单元)
1)以太网和802.3对数据帧长度有限制,以太网最大是1500,802.3最大是1492。链路层称这个特性为MTU。
2)如果IP有一个数据报要传,而且数据的长度比链路层MTU还大,那么IP就需要进行分片。
3)点到点的链路层(SLLP和PPP)的MTU并非指网络媒体的物理特性,而是一个逻辑限制,目的是为了交互使用提供足够快的响应时间。
4)路径MTU:两台主机路径中的最小MTU。
5)路径MTU在两个方向上不一定是一致的。
6)MTU是计算出方向的,就是数据报出去的时候计算而不是收到的时候计算。
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个数据报从1发往4,那么去的方向三段网络MTU分别是1——2,700;2——3,600,3——4,500.此时路径MTU为500,。同理回来的方向路径MTU为400.可以看出,路径MTU在两个方向是不一致的,且MTU是在数据报发出的时候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