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实际作业价格计算
实际作业价格计算是CO月结流程中的关键步骤,用于将归集到成本中心的费用按照实际作业量分配到生产订单,最终实现生产成本的精准核算。
一、费用归集和分割
成本中心通过FI凭证归集各类制造费用(如人工、折旧、能源等),部分费用可直接关联作业类型(比如人工工时),而间接费用则需要通过分割结构按照规则分配到不同作业类型。
1、创建分割结构
事务代码:OKES
首先需定义费用分配到作业类型的规则—分割规则(比如按作业数量)。
定义好分割规则后则可以去创建分割结构了,并给分割结构分配分割规则。
上面创建了三个分割结构类型10、20、30,接着就需要各自指定成本要素和活动类型。
这里成本要素推荐使用成本要素组(通过事务代码KAH1创建)。
到这里分割结构“M1”就创建完成了。
2、分配分割结构
事务代码:OKEW
将上面创建的分割结构分配给相应的成本中心,确保费用分配有效。
3、执行费用分割
事务代码:KSS2
这里假设已经完成了全部制造费用的分摊和分配,执行成本中心费用分割,确保费用分配到作业类型。
点击“成本要素”按钮可以查询归集明细,测试运行无误后正式运行。
二、实际作业价格计算
1、执行实际作业价格计算
事务代码:KSII
系统自动汇总各作业类型的总费用和总作业量,按照公式(实际价格=总作业费用/实际作业量)计算实际单价,并更新刺激成本要素(类型43)的金额。
实际作业价格计算时无法输入单个成本中心,所以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成本要素组。
由于上面是按照成本控制范围的记账货币USD来计算的,所以实际作业价格计算如下:
- ZSAP01-设置 = 5865.28 / 38.55 * 10 = 1521.47
- ZSAP02-机器 = 902.78 / 38.55 * 100 = 2341.84
- ZSAP03-人工 = 6527.78 / 38.55 * 10 = 1693.33
测试运行无误后正式运行。
2、作业价格查询
事务代码:KSBT
其中,值类型“1”表示计划价格,即事务代码“KP26”中维护的价格。值类型“4”表示实际价格,即上面事务代码“KSII”中计算的价格。
若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差异,后续需通过订单重估(CON2/MFN1)调整生产订单成本,将差异结转至订单或物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