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 学习状况概要 1

本文介绍了OSI七层模型,包括应用层的人机交互和编码转换,传输层的端到端传输和端口号,网络层的IP寻址以及TCP的三次握手机制。还提到了物理层的电气特性定义和数据链路层的逻辑链路控制与媒介访问控制。此外,文章阐述了广播与洪泛的区别,以及封装与解封装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应用层:人机交互窗口、将抽象语言转化成编码。(不同编码类型可以参考对应的编码转换表)

表示层:将编码转化成二进制。

传输层:建立端到端的传输,端口号用于区分进程和服务。端口号范围为:0——65535(2的16次方)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机制:(如图)

网络层:通过IP地址做逻辑寻址。 编址、寻址——IP协议(国际网络协议)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必然存在一个IP地址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另外一种地址。

广播和洪泛的区别: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封装与解封装:


                                    OSL七层参考模型        

                

核心(分层)作用:1、建立标准化。 2、降低层次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每一层进行革新队其他层次的影响减少。但不能完全没有关联性。

应用层:人机交互窗口、将抽象语言转化成编码。(不同编码类型可以参考对应的编码转换表)

作用: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使用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telnet(23)、  dns(53)

                        

表示层:将编码转化成二进制。

作用:数据的解码编码,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         

会话层:建立维护汇话连接。

作用:建立、维护、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 功能:对话控制。同步。产生、传递数据。

        ​​​​​​​        ​​​​​​​        

传输层:建立端到端的传输,端口号用于区分进程和服务。端口号范围为:0——65535(2的16次方)        

端口号分类:0为保留端口号,在网络编程中使用,用于代表所有端口号。

                      1——1023为静态端口号 一个端口对应一个服务,是永久绑定关系。

                      1024——65535为动态端口号,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服务,是暂时绑定关系。

部分常见的端口类型: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TCP端口25

        域文系统(DNS)——TCP/UDP 端口5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TCP端口80

        邮局协议(POP)——TCP端口110

        Telnet——TCP端口2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UDP端口67和端口68

        文件传输协议(FTP)——TCP端口20和端口21

传输类型: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传输速度慢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速度快

        ​​​​​​​        ​​​​​​​        ​​​​​​​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机制:(如图)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次请求连接的报文(Syn)序列号(Seq)为x

第二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确认收到报文并请求与服务端进行连接的报文。(一次性把确认、请求发送往客户端,减少了步骤)

其中发送确认收到的报文为ack报文 序列号客户端在第一次握手发送给服务端的序列号+1。发送简历请求连接重复第一次握手进程,只是由服务端发往客户端。

第三次握手:参考第二次握手。

为什么不能只用两次握手去完成所有的进程?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建立连接请求。syn

2、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并进行答复,此时后续对于客户端是否收到服务端发出的报文无法去进行确定。

问:只完成第一次握手、第二次握手因未知原因而无法进行时,会发生什么?

客户端由于没有收到回复会继续重复第一次握手步骤、而服务端会在无法进行的时候重复向客户端发送确认收到答复和建立连接请求。

问:只完成第二次握手、第三次握手因未知原因而无法进行时,会发生什么?

客户端会继续重复第三次握手。

 数据分段:(注:MSS最大段长度 1480B   MTU最大传输单元1500B   单位换算关系——字节和位 1字节=8位)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分段?

在现实生活中,一次性把所有的数据一次传输完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会把数据进行分段发送,一旦在传输过程中有部分数据掉包,也只会再次传输对应的数据包而不是所有的数据。

网络层:通过IP地址做逻辑寻址。 编址、寻址——IP协议(国际网络协议)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必然存在一个IP地址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获取另外一种地址。

                         

传输层中: PC1在初始的时候并不知道PC2是它要寻找的目标(不知道PC2的MAC地址)这个时候是SM(源MAC知道,DM(目标MAC不知道)此时DM的值为全F(48位全为1)意为针对所有PC设备发布一次广播。(被动的洪泛)

网络层中:在封装完MAC后,进行源IP(SIP)和目标IP(DIP)的封装,此时是另外一层后续进行发送。

在发送请求后、所有的PC设备由于发出方进行了广播,所有所有PC设备都可以收到包,此时所有的PC设备先看IP再看MAC值。当IP不对应(即非答复方),此时此设备不回复,但是会记录下此次请求。当IP对应(即答复方),此时设备IP与目标IP一致,此时再查看MAC值。然后向请求方发送一个包

广播和洪泛的区别:

定义
1.泛洪
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 入MAC地址表中。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

2.广播
广播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受到这些数据包。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广播的ip地址为将子网地址后的主机位所有0变成1,达到向子网内所有主机发送数据的效果

区别
一、产生背景(目的)不同
1.泛洪和MAC列表相关,在缓存中是存在的,有确定的MAC地址。只是在MAC表中找不到具体转发的端口和MAC的配对,才开始泛洪处理,但是泛洪并不是广播帧。
当一个交换机收到帧后,在交换表中检索不到与目的Mac地址匹配的接口,就需要进行泛洪。

2.广播有一个具体的行为,它的对象是整个网络,在ARP时往往需要有特定的主机来响应。广播的产生往往伴随着ARP而产生.
假设主机A与B在同一个网络内,当主机A要向主机B发送信息,那么需要知道主机B的IP地址和
MAC地址,这里面我们假定A只知道B的IP地址,而不知道B的MAC地址,那么这时A就需要向网络中
发送一个ARP请求,来获取B的MAC地址,这个ARP请求实际上就是一个广播包.

二、发送的目的端口不同
1.泛洪:是发给除了当前发来信息的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

2.广播:是发送给当前子网内的所有端口(包括发送数据报的端口本身)

三、发送媒介不同
1.泛洪:交换机根据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地址和交换机端口之间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与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确定转发哪个端口。

2.广播:广播电台广播节目首先通过麦克风将声音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然后由高频信号(载波)调制。此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随音频信号而相应地改变,使得要发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中,然后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数据链路层: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为上层服务提供FCS校验 —封装和解封装。

MAC:媒介访问控制子层—根据MAC地址来进行物理寻址。

物理层:

定义电气电压、光学的特性、接口规范。

        ​​​​​​​        

封装与解封装:

就是每一层都把上层的协议包(包头+原本的数据)当作数据部分,然后加上自己的协议头部,通过不同的协议包头完成不同的功能。

封装:顶层到底层

        ​​​​​​​        ​​​​​​​         

解封装:底层到顶层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