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响应头详解

上篇文章介绍了http请求头的一些含义,今天介绍一下http响应头的一些含义。
例子如下,分别对各个字段做解释:
  1.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POST
  2. Connection:
    keep-alive
  3. Content-Encoding:
    gzip
  4. Content-Type:
    text/plain;charset=UTF-8
  5. Date:
    Sat, 24 Jun 2017 01:09:18 GMT
  6. Expires:
    Thu, 01-Jan-1970 00:00:00 GMT
  7. Keep-Alive:
    timeout=20
  8. Server:
    openresty
  9. Set-Cookie:
    dc_session_id=1498266558500;Path=/;Domain=csdn.net;Expires=Sat, 24-Jun-2017 01:39:18 GMT
  10.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11. Vary:
    Accept-Encoding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接收请求支持的方法
Connection:连接方式,一般为keep-alive,表示长连接
Content-Encoding:页面编码方式,这里是gzip,表示文档已被压缩为gzip格式,gzip压缩文档可以有效的减少html下载的时间
Content-Type:表示页面的MIME类型,MIME见http请求头解释
Date:响应时的时间
Expires:页面过期时间,过期后将不再缓存
Keep-Alive:这里表示长连接的超时时间
Server:表示服务器的名称
Set-Cookie: 设置和页面关联的cookie
Transfer-Encoding:
长连接的时候Recipient怎么正确得知相邻两次请求的响应内容的分界位置呢?主要是采用设置响应头Content-Length或者Transfer-Encoding:chunked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是一种数据传输机制,将消息体分成若干块从Server传输到Recipient(接收者);目前采用chunked传输方式比较多,为什么要采用chunked下面会说;如果不采用chunked传输方式则必须设置Content-Length字段,以便使Recipient能够正确获知消息体的结束位置,而为什么采用chunked不用设置Content-Length字段呢?因为chunked传输方式特定的格式可以使Recipient正确获知消息体的结束
Vary:

WEB服务器用该头部的内容告诉 Cache 服务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用本响应所返回的对象响应后续的请求。假如源WEB服务器在接到第一个请求消息时,其响应消息的头部为:Content-Encoding: gzip; Vary: Content-Encoding,那么Cache服务器会分析后续请求消息的头部,检查其Accept-Encoding,是否跟先前响应的Vary头部值一致,即是否使用相同的内容编码方法,这样就可以防止Cache服务器用自己Cache 里面压缩后的实体响应给不具备解压能力的浏览器。例如:Vary:Accept-Encoding。


参考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c4b090102vwbh.html

http://www.cnblogs.com/wangyang108/p/5755525.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