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 --史蒂芬·柯维

(本文内容来自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面世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变得更多元,更紧迫,对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知识时代,并亲历了随之而来的深刻社会变迁。不仅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种类更是千差万别。

 

这引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常被问到的问题:“今后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否依然有效?”

我的回答是:变化越彻底,挑战越严峻,这七个习惯对人们越重要。因为我们的问题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日趋严峻。

 

而它们的解决之道,一直而且永远都建立在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原则之上,这些原则亲历了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持久繁荣的社会。

 

大家不需要赞美我,因为这些原理并非我首创,我只是发掘并把它们整理出来而已。

 

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如何应用一个原理,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独一无二的优势、天赋和创造力,但最根本的是,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对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至少会刻意回避。实际上,这些强调原则的解决办法,与我们流行文化的通行惯例和思维定式大相径庭。

 

在这里,我想以人类面临的最普遍的几种挑战为例,来诠释两者的不同: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现代社会,太多的人饱受恐惧感的折磨。他们恐惧将来,恐惧失业,恐惧无力养家。这种弱点,常常助长了一种倾向: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回到家中,都倾向于零风险的生活,并逃避与他人互相依赖和合作。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的文化通常会教导人们要独立、独立、再独立。“我要专注于‘我和我的’,我要工作,要好好工作,要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快乐。”独立是一种重要的,甚至带有决定性的价值观和成就观,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赖的社会中,最辉煌的成就要靠互赖和合作才能成就,远远不是个人能力可企及的。

 

“我现在就想得到”

 

人们想要的太多又太急切。“我要钱,要豪宅,要香车,要最奢华的娱乐中心,我什么都想要,我应该得到。”

 

尽管现代“信用卡”社会使“透支”变得轻而易举,但终究要面对经济现状,现有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购买力。无视经济现实终难长久,因为对利益的追求是残酷无情的,甚至是血腥的。

 

努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市场和技术全球化的驱动下,竞争日趋白热化,技术领域的发展之快,令人眩晕,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校园教育,要不断重新教育和重塑自我。

 

我们必须训练头脑,大量投入,不断磨炼,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免被社会淘汰。工作中,老板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驱使员工不断出成绩。竞争是惨烈的,生存岌岌可危。

 

今天,必须有所产出,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也代表了资本的内在需要。但是,潜在的、持久的、不断上升的成功才是值得称颂的。

 

或许你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季度目标,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做了必要的投入和准备,以保证今后1年、5年甚至10年都能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这种成功呢?

 

我们的文化以及华尔街引领的一切行业都强烈地要求:今天的结果,今天的成功。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绝对不能无视平衡的原则,我们要平衡现在和将来两种需要,前者满足今天的需求,后者满足投资并提高竞争力,以取得将来持久成功的需求。平衡原则同样适用于健康、婚姻、家庭生活以及你所处的社区的需要。

 

谴责和抱怨

 

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现一个问题,人们就倾向于把社会当成替罪羊来谴责,“如果我老板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白痴该多好……如果我的出身好点该多好……如果我没有遗传我爸的坏脾气该多好……如果孩子们不那么叛逆该多好……如果那房子不是整天乱得一团糟该多好……如果人们不那么随波逐流该多好……如果老婆再体贴点该多好……如果……如果……”

 

面对问题和挑战,习惯性地谴责其他所有人和事,似乎成了现行的潜规则,但这只能带来短暂的解脱,同时却把我们禁锢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解决办法。

 

现在请你找出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他必须能认可并承担对周围环境的责任,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且秉承任何必要的首创精神,能够以非常创意的方式,找到所面临的挑战的出路,只要你找到了这样一个人,我就告诉你至高无上的力量,教你如何选择。

 

绝望无助

 

谴责周围人和事的必然结果是变成犬儒主义,绝望无助。

 

当我们最后向命运低头,认为自己是环境的牺牲品,屈服于宿命论带来的厄运时,我们就丢弃了希望,抛却了理想,习惯了听天由命,选择了停滞不前。

 

“我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似傀儡,又像车轮上的小齿轮,面对现实,我无能为力,请告诉我该怎么做。”很多聪明能干的人都遭遇过这种滑铁卢般的心路历程,并饱尝各种挫折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沉。

 

流行文化提倡的生存之道是犬儒主义——“不要对生活期望过高,这样你就不会对周围的人或事失望。”相反,历史上那些鼓励人们怀抱希望,励志成长的原则却提倡“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缺乏人生平衡

 

现代社会,资讯发展一日千里,生活日益复杂多元,对人要求更为苛刻,让人感觉更加紧迫和心力交瘁。

 

尽管我们付出良多,尽量有效地利用时间,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并利用现代科技不断提高效率,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我们越来越陷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能自拔,而把健康、家庭、品德以及许多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工作之后,舍本逐末。

 

我们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工作,或社会的复杂和变迁,而在于我们的流行文化提倡:“早来,晚走,高效,从现在起就要懂得牺牲”——可事实上,心灵的平和宁静远非这些技巧所能带来的,而是取决于人们是否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否懂得轻重缓急,并能抓住生活的重点,客观地面对现实。

 

“我的定位在哪儿”

 

我们的文化倡导,如想从生活中有所收获,必须“独占鳌头”。也就是说“生命是场游戏,是次比赛,是种竞争,所以,你必须要赢”。

 

同学、同事甚至家人都被当做竞争对手——你周围的人得到的越多,留给你的就越少。当然,在表面上,我们尽力表现大度,为他人的成功喝彩,而私底下,在心灵最深处的某个角落,却为他人的成就唏嘘不已。

 

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杰出成就或攸关事件常常由某个铁腕人物的决绝意志来成就。但是,在知识时代,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卓越的成就,通常是留给那些深谙什么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人们。真正的大事业,通常只会由思维开阔、内涵丰富的头脑,经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敬和双赢——取得。

 

渴望理解

 

在人们心灵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希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影响别人。

 

大多数人认为,要具备影响力,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明白无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言谈有理有据。事实上,稍加思索,你就会发现,别人在诉说时,你并非努力聆听并试图理解对方,而常常是忙于准备,看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

 

而影响力的初显,始于他人发觉你正在受他们影响。当对方感觉你敞开心扉,虔诚地聆听,并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感觉自己有了影响力。但大多数人的情绪易受他人左右,无法专注地聆听——他们无法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前,先把自己的事情搁置一旁,倾尽全力来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的文化迫切需要,甚至苛求这种理解力和影响力。可是,影响力是以互相理解为前提的,而互相理解基于谈话者全心投入地做一个专注、主动的聆听者,至少谈话一方要首先学会聆听。

 

冲突和分歧

 

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动机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完全对抗的。毫无疑问,这些分歧带来了冲突。

 

面对这些分歧和冲突,社会倾向于用竞争的方法来解决,强调“全力以赴,赢得胜利”。尽管巧妙地利用“折衷”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在追逐目标过程中,在彼此都能接受的程度上互相妥协,但结局通常是双方失望而归。

 

这些分歧驱使人们机械地、平均化地接纳双方仅有的共同特征,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而且人们也没能充分利用创造性合作,找到比任何一方的最初想法都好的解决办法,这又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

 

个人的停滞不前

 

人的本质是四维的——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请比较以下两种问题解决方式(分别依据现有文化倾向和原则)的区别和效果:

 

 

请你不仅要把人类的普遍苦难铭记于心,也要把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磨难牢记于心。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一种长久的解决办法,并明了生活的方向。

 

同时,你会发现,流行文化提倡的方法和永恒的、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原则性很强的方法的差距将渐行渐远。

 

 最后,我想重复强调一个问题,在我教学中经常提及的问题: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或看电视?

 

没有一个人希望这样。此时,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爱心的人。

 

即使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生命的最后,也把幸福感、成就感和对后人的福祉置于“自我实现”(这是他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别)之上,他称之为“自我超越”。

 

对此,我心有戚戚焉。目前,七个习惯中提到的原则和法则,带给我最满足、最深刻的感受是,我的儿孙后代正着实感知,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这些原则和法则。

 

我们的孩子都已成家,他们和另一半一起,渐渐地形成了以服务他人为核心,以这些原则为基础的人生规划。看到孩子们走上了这样的人生旅程,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

 

我敢说,当你开始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你已经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成长历程。请和你所爱的人分享你的收获,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开始践行它们。记住,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无知。

 

就我而言,身体力行这七个习惯是个不断挣扎的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做得越好,就会发现面对的问题变得越复杂,好像一些运动规则一样,例如滑雪、高尔夫、网球或者其他运动。因为我每天都努力地工作,并在生活中全力实践七个原则蕴涵的真理,所以我真诚地渴望和你一起,共度这段激动人心的成长历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