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小结

1.因特网的雏形是ARPANET。1983年TCP/IP协议成为标准协议。

2.目前是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第一层一般能够覆盖国家范围,拥有高速主干网。第二层是ISP和大公司。第三层ISP是本地ISP,是第二层ISP的用户。一般校园网或者企业网以及拨号上网的用户,都是第三层ISP用户。

3.NAP:network access point,即网络接入点。

4.计算机通信: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通信方式:C/S客户服务器方式;P2P对等方式。

5.因特网的核心部分: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将报文分割成几个小报文,每个信息前加上首部。路由器接受到一个分组,检查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转发口转发出去。分组交换的特点: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独立选择转发路由。不必先建立连接。保证可靠的网络协议。缺点是会在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造成时延。

6.OSI七层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UDP;应用层TELNET/SMTP/FT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

7.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双工。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

8.信噪比(DB)=10log10(S/N)(DB)  信道极限传输速率C=Wlog2(1+S/N),W为带宽,单位HZ。

9.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和UTP无屏蔽双绞线。目前用的是5类线。光纤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10.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含义:使用CDMA每个站都被指派唯一的一个m bit码片序列。如果要发送1,则发送自己的m bit码片序列;如果发送比特0,则发送码片序列的反码。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内积为0。

----------------------

1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点对点信道(协议PPP);广播信道。

12.点对点信道的数据连城的协议数据单元----帧。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帧长=数据部分+首部+尾部;数据部分上限是最大传输单元MTU);发送出去(透明传输,使用字符填充方法);若收到的帧无差错(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CRC,附加冗余码;用多项式表达除数PX-16=X3+X2+1,P=1101),提取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该帧。

13.广播最需要掌握的是CSMA/CD协议(只能用于半双工网络)(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多点接入表明是总线型网络;碰撞检测是边发送边监听。动态退避是R倍的争用期51.2us。(0-2k-1)*51.2,k是重传次数。强化碰撞是发送32比特~48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

14.有效的帧长度为64~1518字节。

15.使用网桥,不同网段的通信不会受到干扰。网桥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透明网桥使用生成树算法,以免造成广播风暴。

16.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转发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桥或桥接器;网络层使用的是路由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关。

17.IP协议配套使用:ARP/RARP/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ping/tracert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

18.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0.0.0。。。。。。。

19.对RIP(路由信息协议)协议,路由器计算跳数,16为不可达。这是距离向量算法;P14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