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知者到求道者

    现在是2009年2月14日凌晨,西方的情人节。昨天晚上和同事们一起吃烧烤喝酒,晚上回来有点睡不着。就躺在床上思考。
    最近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以前喜欢求知,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总觉得有了知识的瓶颈,总觉那么多知识怎么学习的完,以前学习的知识,过段时间不去用它,就遗忘了。学习求知的过程变成了猴子搬包谷。好像感觉自己的大脑容量就那么大,象FIFO一样(其实更像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一样,遗忘线程在那里不断的遗忘,如果学习线程不开工的话,过段时间就变成了白痴了,当然这个是理想情况下,实际情况遵循遗忘曲线,),先前学习的东西就自然溢出了。有的时候真的有点无助。
    其实,知识和经验只是形,知识和经验的应用就是器,比如代码。在知识和经验之上,还有一个东西称之为:“道”。
    先哲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只要明道,求知的过程就不用那么累了,不用那么无助了。就能慢慢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
    先哲又说:“朝闻道,夕死足矣”,由此可见“明道”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长江商学院的理念:“明道、取势、优术”,明道为其理念之首,可见明道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既然道这么重要,那我们又该如何去明道呢?道具有普适性,所以在“道者”眼里,生活和程序是“器”。人们在生活和写程序的过程中,都会积累很多经验,经验经过许多人的积累沉淀整理就成为了知识。知识和经验(其实我们一般把生活中的称之为“社会经验”,把工作或者写程序中的称之为“程序知识”,这其实只是一个叫法问题而已),“道者”称之为形。形之上,或者说形的背后,我们会感觉到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幕后者在操纵着一切。
    那就是道,那就是道,真的是道。
    既然工作和程序都是道在操纵,从方法学的角度,我们逆向思维一哈,通过反复抽象程序和代码中的共同点来明道。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隐喻”,英文:metaphor。
    也就是想明道的人可以养成“隐喻”的习惯,拥有“隐喻”的意识,长期这样,在你脑海里,道就不请自来了。所以先哲告诉我们:“道不远人,思者自知”。如果对隐喻不懂的,请去看《代码大全》和敏捷编程的相关内容。


未完,待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