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Android Camera工作6年之久

    回想从开始工作(2012年)到现在,已经有6年多,其中有6年时间都是在做camera APP相关的开发,回想这一路走来,有辛苦,有快乐,有迷茫,有憧憬。今晚静下心来,总结在camera这几年的工作。

    从毕业后,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公司报道,当然最开始的流程就是到HR处报道,然后就被领到主管处进行交接,碰巧的是我们组的老板还在台湾,接待我们的是帅帅的F,就带到一个办公室给我大致讲解了Android的zygote,完全不懂,因为大学里面完全没有接触过Android这个东西,所以觉得他们太牛掰了。

    因为我们的老板还在台湾,而管理我们的又是另外一个team的boss,因此是相当好玩,下班的时候就约同仁打篮球去;加之我们的组又是新成立,所以更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实习期,接着而来的就是实习的考核,当时也没有很在意这个考核(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当时应该裁掉了1/3的新生,我只是运气好,躲过了一劫。

    接着就转到了Camera组做开发,由于当时的该feature还在北京,所以就是study and training,进行得也是如火如荼,很快,module就transfer到成都了,就轮到我们扛枪上阵了,记忆最新的就是解决一个多线程的问题:两个手快速操作,打到了架构的一个难题,解决该问题,完全是啃了一周的时间,最后也多亏这个问题,把camera的basic follow了解一遍,现在想想真是多谢该问题,让我快速的了解了camera的基本逻辑。

    后面就是开发一些new feature,比如说face beauty,motion tack相关的feature,毕竟第一次自己独立做APP的部分,HAL层及算法和diver都有对应的同仁,配合得都还相当的不错,对自己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不过现在这几位配合的元老都离开了公司,而我还在默默的守着最后的这一亩三分地。

    后面又经历了camea API1及API2的decouple和design,特别是API2的开发,那时间是相当的快,因为是新东西,市面上少有基于API2开发的feature,我们基本上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能力也提升了不少,比如说常见的一些设计模式,多线程相关知识,如果把自己的feature在不打破google bsp架构的前提下有机的融入进去,那是想当的有挑战。

    再到后来负责surfaceview module,也顺便显示模块的bufferqueue及surfaceflinger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这段时间最怕的就是surfaceviewsynctest,因为在低阶device上,bufferqueue及surfaceflinger很难做到sync,跟surfaceflinger同仁分析和沟通,撰写对应的google waive report,真是漫长的岁月。

    就这样6年时间一晃就过了,也基本上把camera从sensor的成像到经过P1/P2的数据处理,最后到image、video的保存,有了个70%的了解。同时有幸的接触了surfaceview对Android的display有个笼统的了解。总之,觉得这几年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新生到现在Android camera及display有个初步的了解,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经历。

  

  • 5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