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强企服】商业模式如何与顶层战略协同发展?

为什么在同一套商业模式下,有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却亏到怀疑人生?

如果你正在面临着这些焦虑:  

老模式赚钱越来越难了,但不知道新方向在哪里?  

公司战略会上,吵了三个月还没结论?  

看见对手在创新就心慌?盲目跟进又怕掉坑?  

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几乎一模一样,一家呢三年能上市,另一家呢却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或者是某个行业龙头,突然被新进玩家给颠覆,而对方用的还是老套路。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答案就隐藏在--商业模式和顶层战略

今天就来拆解这对"商业双胞胎",聊聊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怎么协同发展,打配合?以及如何用一套组合拳,让企业从活着进化到活得好。

 一、商业模式是怎么赚钱,顶层战略是怎么打赢仗

举个例子:

假设你开了一家奶茶店,商业模式是用鲜奶+茶叶现做饮品,通过门店和外卖方式,卖给年轻人,赚取差价和会员费;而顶层战略可能是,先在学校周边开5家直营店打口碑,明年用加盟模式快速占领二三线城市,三年内做到区域的头部品牌。

能看出有什么区别吗?  

商业模式就像事汽车的发动机:决定跑多快、装多少货、油耗是否合理?  

那么顶层战略是什么?是地图导航+驾驶员,是选择走高速路还是低速路?什么时候可以超车?遇到暴雨要不要改道?

再举个反面例子:

曾经的共享单车大战中,ofo和摩拜的商业模式,几乎相同,靠押金+骑行费+广告赚钱,但顶层战略差别很大:一个疯狂烧钱铺单车,一个稳扎稳打做运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前者成了小黄车坟场,后者被美团收购,至今还在运营。

二、当商业模式遇到顶层战略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到底该先设计商业模式?还是先制定顶层战略?

答案是,战略必须走在模式前面,协同前进

正确的做法是,用商业模式梳理9大模块时,同步填充战略地图4大维度。

财务层面:要算清钱从哪里来,更要明确哪些钱现在要赚,哪些钱未来再赚

客户层面:要想清楚是先打价格战,还是先搞好体验的战略选择  

运营层面:供应链是自建还是外包?这既是商业模式也是战略选择  

技术层面:技术投入占比多少?直接决定未来3年的护城河深度  

还应该每个季度开一次战略会,用三色标签来评估现状:  

   绿灯:代表安全,表示商业模式能支撑战略目标  

   黄灯:代表预警,表示商业模式勉强支撑战略目标 

   红灯:代表危险,需要调整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

三、怎么玩转商业模式和顶层战略?

四个案例告诉你

案例1:Costco亏钱卖货背后的玄机  

商业模式:会员费占利润70%,商品毛利率死死卡在10%  

战略选择:宁可少开30家店,也要保证单店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10万个中产家庭  

协同效应:当会员续费率跌破90%,就暂停扩张,先做老店的客群运营  

案例2:小米的三级火箭变阵  

初期模式:前端手机硬件引流,后端MIUI系统变现,靠生态链产品赚钱  

战略升级:当遭遇增长瓶颈,战略重心就转向手机×AIoT,甚至敢承诺硬件综合净利率永不超过5%  

底层逻辑:用商业模式倒逼战略转型,把用户圈在生态里面,持续榨取用户的终身价值) 

案例3:Shein的数据飞轮

商业模式:每天上新3000款,用超低价,快时尚,迅速攻占海外市场  

战略选择:把70%的预算砸在供应链系统,小单快反模式让库存周转天数比Zara还快7天  

隐藏玩法:用商业模式创新,来掩护战略突围,当所有人都盯着它的营销打法时,它的供应链数字化才是杀手锏  

案例4:老乡鸡的土味战略

表面模式:社区快餐店,现炒现卖+平价路线  

深层战略:死磕家庭厨房定位,疫情期间逆势开放加盟,但是坚持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神来之笔:董事长手撕员工联名信的视频营销,本质是把人情味商业模式植入战略传播  

不要在晴天修屋顶

有一个残酷事实:80%的企业不是在商业模式上犯错,而是顶层战略上忘记了自己靠什么赚钱。就像疫情期间,很多餐饮老板跟风做直播,结果发现赔钱赚吆喝,根本原因是没想清楚:

你的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支撑线上获客的战略转型?

或许应该停下来,好好想一下,重新校准商业模式和顶层战略的齿轮。

毕竟,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这才是企业最大的成本黑洞。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