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互联网历史【10】- web 2.0 【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650d40100como.html

2001年Napster由于版权问题被迫关闭,但却打开了P2P(peer-to-peer)文件共享技术的大门。同年4月,布莱姆·科亨(BramCohen)发明了一种更为先进的P2P文件共享技术。过去,下载一个大文件需要很长时间。科亨的解决办法是同时从不同的电脑上下载,每个电脑下载不同的文件片段。下载完毕以后,再把不同的文件片段按照原来的顺序拼回去,还原成原来的文件。这个技术就是BitTorrent,俗称BT。使用BT时,同时下载的电脑越多,速度越快。比如要下载一个1G的文件,如果带宽为200K/秒,大概需要5000秒,即1小时24分钟。但是如果BT发现这个文件存在于100台电脑中,从100台电脑中同时下载,时间只要原来的1%,即50秒。BT被国人称为“变态”,真是形象不过了。和Napster一样,BT也引起版权的争议,让唱片,电影制作公司们不无头痛。在过去几年中,有不少使用BT传播侵权产品的网站被关闭。不过最让BT头痛的恐怕不是版权公司,而是网络运营商。有人估计,BT占据了互联网带宽的三分之一。

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bmiddle/5e7650d4g66578d283d4f
布莱姆·科亨(Bram Cohen),1975年出生。

P2P技术的创新在于它强调客户端,弱化甚至完全消除服务器端。同样的理念被运用到了商业上。90年代绝大多数网站被称之为web1.0,是因为它们的内容都是由网站决定的,用户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例如雅虎上的新闻是雅虎公司选择和编辑的,用户没有权利决定雅虎的内容。但有一个网站例外,就是eBay。eBay是一个拍卖网站,大部分内容是用户自己制作的。以用户产生的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为主的网站被称为web2.0。web2.0在21世纪开始流行起来。

2001年,一个叫Wikipedia的网站创建了。Wikipedia是Wiki和Encyclopedia两个英语单词的合成。Wiki是一种允许用户自主编辑网站的技术,而Encyclopedia是百科全书的意思。顾名思义,Wikipedia是一部允许用户自主编辑的百科全书,目前有1千2百多万篇文章,262种文字。内容包罗万象,特别是有关IT和互联网的信息非常丰富。本系列“漫谈互联网历史”中的很多信息都来源于Wikipedia。2007年,英文版的Wikipedia文章数量超过2百万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之前,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的《永乐大典》。该记录保持了600年。由于Wikipedia广泛的内容和搜索引擎友好的设计,它在搜索引擎的结果中经常排名非常靠前。Wikipedia中绝大部分内容是注册用户或匿名用户编辑的,是典型的web2.0。这个模式被搬到中国以后,百度百科是实现得最好的产品之一。

Web2.0的另一种流行模式是SNS(Social NetworkService)。最早成功之一的是Friendster,创建于2002年。目前它在Alexa的排名为50,有9千万注册用户,大部分来自于亚太地区。虽然Friendster是最早的SNS网站,但还不是最成功的。2003年,几个在Friendster有帐号的工程师决定仿照Friendster做一个新的网站。他们在10天之内就推出了新网站,叫MySpace。MySpace在2006年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美国最大的SNS网站。今天,包括MySpace中国在内,MySpace有近30个不同地区的本地化网站,在Alexa的排名第9。SNS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2008年,SNS老大的地位再次易主,新秀Facebook后来居上。

2004年2月,在哈佛大学读2年级的男孩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创建了Facebook。该网站开始只对哈佛大学学生开放。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超过一半的本科生注册了该网站。扎克伯格首先向斯坦福大学开放。之后向哥伦比亚,康奈尔,耶鲁等长春藤大学开放。后来逐步向所有美国,加拿大大学开放。最终向全社会开放。Facebook与其它SNS网站不同的地方是它的开放平台(Facebook Platform),允许开发者自由的在它的平台上开发应用。一个网站靠自己开发的应用是有限的。但是让全世界开发人员为其开发,其应用数量就可观了。到2008年7月为止,Facebook上的应用数量达到3万3千之多。开发人员超过40万人。这个优势发挥了作用。现在Facebook已经有1.7亿的活跃用户,每天被超过1.3亿独立用户访问和1千4百万张图片被上传,是实实在在的SNS老大。2007年10月,微软投资2.46亿美金收购了1.6%的Facebook股份,使得其总估值在当时超过150亿美金。

这个84年出生的CEO扎克伯格从初中就开始编程。他曾经编写过一个音乐播放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微软和美国在线公司曾经向他购买这个程序,并希望招聘他,但都被拒绝。原因是他选择了去哈佛读书。不过他和比尔·盖茨一样,为了创业,也没有在哈佛毕业。由于背景和盖茨十分相似,他被誉为“盖茨第二”。

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bmiddle/5e7650d4g66579226002a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 出生,Facebook的创始人和CEO

Friendster,MySpace和Facebook都是帮助用户建立朋友关系,而另一个SNS网站走的则是商务路线。2002年,一个叫LinkedIn的网站被创立,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建立商务关系。用户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关系去建立新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关系网。这些关系可以帮助用户找工作,找商机,也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和其它SNS相比,LinkedIn的商业模式似乎更清晰。目前Linked In有3千5百万用户,覆盖了170个行业。

有趣的是,Linked In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Hoffman)自己就是一个关系广泛的人,以致被誉为“硅谷最有关系的人”。看看他参与的公司就不难理解这个美称了。他是Tagged.com,Vendio,SixApart.com, Kiva.org, Grassroots.com等公司的董事,同时又是Facebook,Friendster,IronPort, Flickr, Digg, Technorati, Dopplr, Ping.fm,Nanosolar, Care.com, Knewton, Kongregate等公司的投资人。

http://static13.photo.sina.com.cn/bmiddle/5e7650d4g6657936de55c
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1967年生。斯坦福大学学士,牛津大学硕士。

霍夫曼投资的绝大部分公司都是web2.0。其中的digg.com将web2.0发展到了极致。如果百科全书都可以像Wikipedia这样由群众来编写,新闻为什么不可以呢?这个想法在2004年被一个27岁的小伙子凯文·罗斯(KevinRose)实现了。模式其实非常简单。由用户自己提交新闻的链接,然后再由用户自己投票。那些得票最多的新闻链接就会自动被显示在digg网站的首页上。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新闻编辑人员。而且网站自身其实没有新闻内容。文章存在其它网站上。可以说,digg就是一个新闻的搜索引擎,不过是人肉的。2008年一年中,有2.3亿的独立用户访问过该网站。由于新闻的时效性,Digg往往会短时间内给一下小网站带来巨大的流量,导致小网站招架不住而瘫痪。这种情况被戏称为“digg效应”。digg公司虽然还没有盈利,但是这个创新的模式吸引了眼球和投资。不过最初的投资来源与罗斯自己。他把自己准备买房的6千美元押金作为了启动资金。为此,女友离开了他,让他后悔不已。希望他情场失意,可以换来商场得意。

http://static9.photo.sina.com.cn/bmiddle/5e7650d4g665794df5fd8
凯文·罗斯(Kevin Rose),1977年生。

几乎所有的SNS网站都要通过文字和其他人进行社交。唯独第二人生(SecondLife),简称SL,例外。它既是一款3D游戏,又是一个社区。就像名字描述的一样,你可以在这个游戏中扮演第二个你。这个你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工作,赚钱,消费,娱乐,做真实世界中的很多事。SL有它自己的货币。你可以用它做生意或者置地。SL中无奇不有。有人开音乐会,办画展,演话剧,甚至帮助美国总统大选。SL在美国很受欢迎,以至于有些公司花巨资把广告做到了SL的虚拟世界里,还有公司专门通过SL赚钱。

2004年的愚人节,Google破天荒地推出了Gmail的服务。Gmail中的字母G有两层含义。第一,G当然是Google的意思,即Google的邮件系统。第二,G代表容量可以到达1个G,即1千兆。之前,所以的免费邮件系统只提供给用户几兆乃至十兆的空间。即使是付费的邮件系统,比如YahooMailPlus,也只提供1百兆的邮件空间。而Gmail一上来就提供1千兆的空间,简直让人不敢相信。Gmail让电子邮件服务从此免费,也从此拉开了网络存储的升级大战。

最早在网络存储方面比较成功的网站之一是Flickr。它是加拿大公司Ludicorp在2004年建立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存储图片,相册等。一年以后,Ludicorp公司和Flickr网站被Yahoo收购。据称到08年底,Flickr网站上的图片数量超过了30亿。

这个数字也许有点惊人,但和视频网站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视频网站中的佼佼者YYoouuTTuubbee上,大约每分钟就有13小时之长的视频被上传。仅仅在带宽上,YYoouuTTuubbee每天就要花费近1百万美金。目前YYoouuTTuubbee在Alexa的流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三,仅次于Google和Yahoo。【注:由于该视频网站名是敏感词,无法正常发布。我只好把每个字母重复一次来表示该网站名称。】

YYoouuTTuubbee是2005年,3个PayPal员工在一个派对后产生的想法。他们要分享一段视频,但由于文件太大,怎么也无法通过邮件发给别人。而上传视频又是一件麻烦事。于是他就决定做一个视频分享网站,YYoouuTTuubbee。这三人分别是乍得·赫尔利(ChadHurley),陈士骏(Steve Chen)和贾德·卡林姆(JawedKarim)。赫尔利是一位UI设计师,他在被PayPal面试时,被要求设计一个Logo。这个Logo就是PayPal一直用到现在的Logo。陈士骏是一位美籍华人,出生在台北,8岁移民美国。他也曾经在PayPal工作过,而且是facebook的早期员工。2006年,YYoouuTTuubbee被Google以16.5亿美金收购。赫尔利目前任YYoouuTTuubbee的CEO,陈士骏任CTO。卡林姆则只留下了一个顾问的名义,本人去斯坦福大学读书去了。

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bmiddle/5e7650d4g665796966c37
乍得·赫尔利(Chad Hurley),右,1977年生,YYoouuTTuubbee CEO。
陈士骏(Steve Chen),左,1978年生,YYoouuTTuubbee CTO。

也许是web2.0和SNS的概念实在太火,到了2006年,居然还有人在这上面下功夫。2006年3月,一个叫Twitter的网站出现。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给亲朋好友发tweet。其实tweet和短信差不多,最长不能超过140个字节。发送tweet可以通过手机,Twitter的网站或者很多支持Twitter的应用程序。通过tweet,你可以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告诉别人你在干什么,想什么。反过来,你也可以了解其他人在干什么,想什么。因此也有人把tweet成为微博客(microblog)。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让Twitter成为了SNS领域中的老三,仅次于Facebook和MySpace。

SNS在中国也同样很火,校园网,开心网等类似的网站层出不穷。但是火热的背后,永远是那个问题:什么时候赚钱?以上所有的公司和网站,除了已经被收购以外,都还没有上市,甚至没有盈利。今天,离上次的泡沫破裂还不到10年,互联网和其它领域一样,又进入了一次“严冬”。

那么严冬过后,是不是会进入web3.0的时代?什么是web3.0呢?有人说web3.0是“语义网”(semanticweb)。在语义网中,信息不再被简单地用HTML语言描述,而是被更复杂的有结构的语义描述。换句话说,现在的网页是给人看的,不是个电脑看的。人从网页上看到商品名称,价格,出厂日期等重要信息。但是电脑看不懂。而在语义网中,信息被结构化,以方便电脑理解。也有人说,web3.0是就是web3D。浏览器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来模拟真实的三维世界,让用户上网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在恐怕没人能知道确定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网络带宽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正在以超出你想象的速度发展着。现在,仅一根光纤每秒钟就可以传输10Tb(即1万Gb)的信息,相当于两百多个DVD电影。光纤网已经在那里了。限制带宽的是光纤两头的连接设备。好比是无限宽广的高速公路其实早已经建好了。但上面跑不多汽车的原因是上下高速的收费站效率太低了。再来看看计算机的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已经突破了每秒钟1千万亿次(10的15次方)。而据说人脑的计算能力是每秒1一亿亿次(10的16次方)。因此有人估计,在未来几年,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超过人脑。大约到2023年,一台一千美金的电脑就可以超过人脑的计算能力。而到2049年,一台一千美金的电脑就可以超过所有人类计算能力的总和。看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