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地理信息+实景三维】在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中的核心应用

我国山地丘陵地质条件复杂,自然变迁和人为破坏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灾害形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下沉等,由于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导致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在“十三五”期间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感知、数字孪生等科学技术力量,逐渐完善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分析、综合治理、应急预警防范四大工程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预警防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突出更高的要求。

上海臻图信息-地质灾害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将建立在一个覆盖到市、县、乡、镇、村五级政府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的基础上,以3D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三维可视化平台,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搭建为核心,构建一套完善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物联网智能化服务系统,并支持设备到云端安全可靠的运行,双向数据传输,通过对监控区域的自动、连续、实时的在线监测,远程实时在线控制,在业务平台和监测设备之间搭建起高效、稳定、安全的完整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基础平台。

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

平台以2D地图、3DGIS地理信息、全景地图、工程地图以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漫游路径方式查看监测预警平台展示,不仅包括传感器、数据接收、信息采集、数据查询、预警模型、分析统计、储存、设备运维等功能,还在基于此功能决策的基础上,根据等级预警状态显示将地质灾害受灾范围通过通讯设备等方式,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到接收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受灾地区整体的安全状态。

上海臻图信息-地质灾害监测
GIS地理信息测量

由于导航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 国家基础测绘的地形测量工作可以主要利用卫星和机载的地形测绘系统进行。当传感器记录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物的影像信息时,GPS/ 恒星/ 惯性组合导航系统能同时以地形测量所要求的精度。

整合复杂性地形、运用多个监测模块与专业的地形分析功能,无论从硬件层面到软件层面的结合,将实现3DGIS监测数据值的实时无缝衔接,同时利用多种测量功能对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等。

监测设备管理

利用监测设备与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在整体后台管理大屏上进行显示、浏览、查看,展示不同设备的实时在线、离线状态、运行状况、老化程度等,同时通过传感器的关联还提供传感器的管理维护和查看功能、传感器监测数据查看功能。

整体围绕着围绕设备的“维、修、检”各个环节,建立一套自动化、闭环式、高效的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协助监测体系中管理部门、运维单位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知设备厂商人员完成现场设备维护工作,确保监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上海臻图信息-地质灾害监测

监测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是地质灾害发生波动的核心功能,提供多维设备、单监测要素及多监测要素的综合分析,综合某一时间段内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对比分析,可快速定位曲线的波动时间。并统计各类项目、时间点监测的变化情况,GIS地理信息灾害监测系统平台可提供多维度、多功能统计分析,用户可根据自定义条件和统计结果保存在云服务器文件中,同时数据数值导出到本地以便后续查看使用。

通过平台实时、分类、分级推送至相关人员,使接收预警消息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群测群防员及时采取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历史预警和实时预警,为业务人员分析地质灾害稳定性提供帮助,为超前预测预报提供决策信息和科学依据。

上海臻图信息-地质灾害监测

结束语

着眼未来,上海臻图信息(ZTMAP)将充分利用在信息行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结合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专业人员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一体化GIS地理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可视化。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并提供一套可靠、实用、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源链接:[构建数字中国:从实景三维到数字孪生](https://wenku.csdn.net/doc/5nj6018am7?utm_source=wenku_answer2doc_content) 实景三维建模在数字孪生技术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数字孪生提供了一个准确、全面的物理实体映射。实景三维建模通过采集现实世界中对象的几何和纹理信息,建立起高精度的空间模型,这些模型不仅是数字孪生的物理基础,也为其数据融合、模拟仿真和智能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要实现智慧水利系统能力的提升,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应用于水资源的监测、水利设施的维护和洪水防灾减灾等领域。以洪水防灾减灾为例,通过构建河流流域的实景三维模型,可以进行洪水模拟和风险评估。这些模型能够展示河流的流向、流速以及河岸的地形特征,为制定洪水预警和疏散计划提供关键信息。 具体实施时,首先需要收集流域内的地理信息、水文数据以及相关设施信息。利用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扫描等手段获取地形和水流数据,并通过GIS技术处理这些数据,生成基础的实景三维模型。然后,集成水文模型和气象模型,利用BIM技术进行水利设施的详细建模。最终,将这些模型融合到一个数字孪生台上,实现对水利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实景三维建模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视性,还使得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同步更新成为可能,增强了智慧水利系统的响应能力和决策效率。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深入了解如何将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智慧水利系统,并探索数字孪生流域的构建方法,推荐阅读《构建数字中国:从实景三维到数字孪生》。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实景三维建模到数字孪生的技术演进、应用案例和未来趋势,能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资源链接:[构建数字中国:从实景三维到数字孪生](https://wenku.csdn.net/doc/5nj6018am7?utm_source=wenku_answer2doc_conten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