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电极简介

本文探讨了脑电图(EEG)记录中参考电极的作用及其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介绍了作用电极与参考电极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两者的电位差来获取脑电信号。讨论了不同参考电极位置的选择,如耳垂、鼻尖、锁骨或乳突部,以及它们可能引入的伪迹和干扰。解释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最佳参考点以减少噪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参考电极

安置在头皮上的电极为作用电极(active electrode)。放置在身体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即为参考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也称为参考电极或标准电极。
记录到的脑电信号即是作用电极与参考电极的差值(电位差)。

如果身体上有一个零电位点,那么将参考电极放置于这个点,头皮上其它部位与该点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就等于后者的电位变化的绝对值。但这种零电位点理论上指的是机体位于电解质液中时,距离机体无限远的点,而实际上我们能够利用到的点是距离脑尽可能远的身体上的某一个点。因此,如果选躯干或四肢,脑电中就会混进波幅比脑电大的多的心电,这也是脑电记录使用耳垂、鼻尖、锁骨或乳突部作为参考电极的原因。但鼻尖参考电极由于易出汗而产生基线不稳的伪迹,乳突部、下颌部等参考电极也可引起心电图、血管波动等伪迹,比如,耳垂电极可能很容易移动,信号与头部同侧的电极更相似。也可采用Cz附近的记录点作为参考电极,将M1和M2两个乳突位置也作为脑电记录点,这样有助于系统观察乳突部的脑电特征。

即使在没有专门指定电极为参考的情况下,EEG记录硬件仍将头皮电极之一作为参考,并且记录软件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显示这样的参考电极(它可能显示为完全平坦的通道,否则软件可能会在显示之前减去所有信号的平均值,使其看起来好像没有参考)。

参考:MNE-Python中文教程-参考电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脑机接口社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