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整体灵性中的唱诵:音乐、情感与归属感
1. 集体情感与唱诵体验
集体情感被定义为“个体对特定事件或对象的情感反应同步趋同”。共享的认知评估结构、特定群体的规范和实践,以及情感的社会分享,促成了个体间集体情感的产生,此外还需要个体、群体和集体之间的情感传染。
兰德尔·柯林斯为埃米尔·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欢腾”提供了要素,包括共享的情感体验、对共同活动的相互关注、对外界的隔离、身体的共同在场以及节奏同步。这些是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的相互关注/情感同步模型中的仪式要素。
参与者描述的团结与幸福体验、“心灵的敞开”以及爱的能量流动,很可能就是柯林斯和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欢腾。集体欢腾被柯林斯定义为“参与者在节奏上同步进入一种比他们个体感受更强烈的情绪中,仿佛被一股外在力量推动”。这种体验常被描述为“充满活力”或“被精神充盈”,并产生四个结果:社会团结、神圣物品成为社会关系的象征、个体情感能量水平的变化以及共享的道德标准。
大多数参与者表示,“一次成功的唱诵体验”的核心活动是“共同深度参与唱诵”。面对面的参与者圈子专注于活动,维持着对共同任务的相互关注,在封闭空间内的共同活动与外界之间形成边界,其功能是最大化愉悦感。强烈的主体间体验体现在歌唱、具身情感、共同活动和共享目标中,并通过音乐带来“合一”的融合主体间性体验。
集体欢腾要素 | 描述 |
---|---|
共享情感体验 | 参与者共同感受某种强烈情绪 |
相互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