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学报的审稿流程,我想给你说,“别害怕,学报还是挺好录用的,勇敢投!”

图片

24年底安排过一篇学报,原定是25年下半年的版面,可能因为作者文章质量确实好,期刊编辑把文章提前到24年的版面,并且在24年知网就已经收录了。发本科学报,(在不走加急的情况下)3个月左右出刊收录数据库,放在之前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觉得“发学报,好像也没有那么难搞定!

学报·认知误区

因为经常和期刊打交道,我们给学报的定位,是属于核心以及非核心期刊的中间地带。学报的所有属性都介于二者之间,在出刊周期上,普刊一般6-8个月可以发出来,核心排期大多一年半左右,25年上半年发学报的话,基本要到25年10-12月出刊了。在版面费上,因为学报立足高校资源办刊,各项资源都比较便利,很多刊物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的。

以上是学报发表的大情况。

对于学报发表,一般会有这几个误区,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作者的学术规划。

误区一:学报周期很短

图片

这个咨询是真的把学报编辑部当成自家了。普刊尚且做不到2个月出来,更别说学报。“学报周期很短”的误区大多集中在硕士研究生群体,因为对期刊接触不多,且多为临到用时才去了解发表大环境,这时就已经错过最佳发表期。建议有学报论文发表需求的学生,提前了解期刊动向。

误区二:学报属于普刊

正常条件中,非核心收录的学报就是普刊。但是,在安徽等省份,本科学报当做三类,和核心期刊同级别,相当多的人都在寻求在学报上发表的机会。而且学报出版周期多为月刊、双月刊,版面是相当有限的。如果把学报发表当做普刊一样去准备,那就很难成功了。

误区三:我不能/敢投学报!

图片

有的老师过度谦虚了,觉得自己的文章肯定不能入编辑的法眼。

真不是这样!!学报审稿是会严格一些,但是也没有到洪水猛兽的地步呢。作者自己的文章一般也都能用,可能就是都改几次的问题。有一篇文章24.3月进行投稿,等了大半年作者自己都不抱希望了,因为改的也确实多,编辑直接加上作者微信,细致入微的提出每一部分的意见,修改后终于在年底录用了。

图片

每一篇精心写作的文章都不会说特别差,发学报就勇敢投,说不定能遇到自己的伯乐期刊。下面是某学报的审稿流程,揭秘审稿背后,或许会让自己更有信息去投递文章!

学报·放平心态

作者投稿:所有期刊投稿,建议直接去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询版权页信息,来源会更可靠,可以避免自己投稿给假官网。知网在24年的时候对其写作投稿服务平台做了调整,如果刊物开通有知网采编系统,则在知网上可以支持一站式投稿;如果没有开通知网系统,则会在期刊介绍中写明刊物的官网网址,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图片

编辑初审:主要看内容是否适合刊物发表,文章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正确等。都是偏重于表面的,筛选掉结构不完整的以及不符合期刊定位的稿件。这一步就体现出了查阅投稿须知的必要性,在投稿前一定要按照期刊要求调整好格式,确定文章方向是否符合刊物的收稿方向。比如《艺术科技》,刊物要求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办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且字符数在500字符以上。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可能就被直接退稿或者增加修改次数,耽误的是自己的宝贵时间。

同行专家评审:主要看有无政治问题;是否有新思想、新观点;是否有创造性;是否有实用价值;内容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准确;结论是否可靠;是否可以公开发表。从文字来看,主要体现创新,要能指导实践,同时不能违背社会主流。其实对于论文来说,以上都是学术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用最低的要求去审核作者的文章,如何能不好过呢?除非本身文章就是凑数,随便发发,这种肯定不行。

编辑部复审、主编终审:复审终审被退的概率比较低,要求修改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小编觉得,文章能到这一步就已经很棒,基本不用咋担心。社里到复审一般又会去检查初审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文献相关……

加工定版:期刊定稿后还要编校排,也都是比较耗费心力和时间的。小编更想说的是,每一篇文章的出版都有编辑的辛劳,我们需要珍惜尊重别人对我们文章所做的工作,不要轻易撤稿不发,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