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心期刊数量仅占学术期刊总量的20%-30%,部分学科权威期刊仅十几本甚至个位数;而高校“非升即走”制度下,青年教师需在短期内完成海量核心期刊论文、课题和教学任务,压力已逼近极限。
某985高校要求青年教师“6年发8篇核心期刊论文”,否则就要面临非升即走的淘汰压力,解聘或转岗。在考核压力下,高校青年教师不得不上紧发条,因为不发表,就出局!
但是纵观核心期刊发表数量,CSSCI期刊近十年刊均发文量却下降了27.4%,优质资源集中于头部期刊,70%的非核心期刊长期边缘化。如果增加核心期刊的数量,是不是就能激活更多的优质期刊,为学者提供更多的发表渠道,缓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呢?
一、推动期刊多样化,服务国家战略
从23版CSSCI的增减变化来看,期刊正在做着这样的变革。此前,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期刊,应用型期刊被排除在核心评价体系之外。而23版CSSCI首次将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纳入目录!确定《中国藏学》(藏文版)、《西藏大学学报》(藏文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研究》(藏文版)三种期刊为CSSCI来源期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藏文哲学社会科学版)两种期刊为扩展版来源期刊。
▲ 这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进入学术期刊社会评价系统的起点,结束了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没有权威评价体系的历史,标志着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学术期刊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最新版本中,CSSCI收录了10本港澳期刊。
而且:23-24版C刊目录只有新增,没有剔除。比上一届目录数量增加了45本期刊2023年CSSCI新增版面大约为3458篇(知网数据,可能含书评版面)。
二、加快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
2025年开端,多家C刊及核心发布出版周期变更:期刊将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改为双月刊后,期刊的出版频率提高,能够更快地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向学术界,满足科研工作者对时效性的需求。
三、推动学科均衡发展
现有核心期刊多集中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型研究及少数民族语言期刊长期边缘化。增设细分领域核心期刊,既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也能扩宽青椒的研究赛道。
增加核心期刊数量能直接降低单篇论文的竞争烈度,分流考核压力,让学者有更多精力深耕创新性研究。
避免跨学科“一刀切”评价,23版CSSCI关于学科类别的更改:
综合性高校学报”变更为“高校学报”;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变更为“信息资源管理”;
“冷门绝学”变更为“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核心期刊扩容并非简单增加数量,而是通过资源再分配和评价机制改革,重塑健康的学术生态。增加核心期刊数量可为青椒提供更多机会,但若不同步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优化学术生态,扩容可能沦为“数字游戏”。唯有打破“唯论文”导向、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才能让学术回归本质,真正释放科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