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瓦尔登湖》读书札记(一)

东写西读:《瓦尔登湖》读书札记()

 

——其实,无论什么书都是第一人称在发言,我们却常把这点忘掉了

 

人总是太容易忘记自己说话所站的立场,同时又因为人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所以就造成了自私而不自知的情况。

 

——没有人会削足适履的;只有合乎尺寸的衣履,才能对一个人有用。

 

如果一个道理、一件事情、一个念头让你不爽,那最大的可能是你直接忽视它,而不是理智地去思考它本身的正确性。有时这种忽视貌似是站在理性的基础上,比如你觉得你有一堆理由去忽视它或否认它,然而事实是,你的那些理由都是站在既有的那个你的基础之上的,而要颠覆既有的自己,这个层次的理智是远远不够的。

 

——我看见青年人,我的市民同胞,他们的不幸是,生下地来就继承了田地、庐舍、谷仓、牛羊和农具;得到它们倒是容易,舍弃它们可困难了

 

佛劝诫世人要放下。放不下的人只能背着过去沉重的包袱,一遍一遍和自己作无谓的心理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浪费宝贵的生命。

 

往往,人们放不下的不是别的人或事,他们放不下的只是自己;比如自己投入的情感,自己投入的精力放不下别人,放不下某事,只是给自己的懦弱找的一个漂亮的借口。而给自己找借口,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生下来都能灵活运用。

 

——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

 

是啊,虚构的忧虑,忧虑其实是一种幻觉,是大脑为了驱赶我们去做一件事情而发出的化学信号。我们为没有更高的职位忧虑,是因为我们事先接受了“我应该比周围人的职位更高”这样一个攀比念头;我们为青春逝去而忧虑,是因为我们事先接受了外表甚至比内在更重要的念头;但问题是,我们很少去反问自己,曾接受了并供奉在内心的这些念头,这些准则,有多少是禁得起推敲的。

 

问题是,我们为一件事情感到忧虑并不就意味着这件事情真正值得忧虑。实际上,除了生存(温饱)和繁衍是上帝根植在生物基因中的,真正值得忧虑的事情之外,没有其它事情是真正值得忧虑的。

 

——他怎能记得他是无知的呢——他是全靠他的无知而活下来的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纪念《肖申克的救赎》

 

——和我们的自知之明相比较,公众舆论这 暴戾的 君主也显得微弱无力。

 

如果我们所谓的自知之明本就是受公众舆论而形成的呢?是不是这样说更确切一点:和我们性格里面的逆来顺受相比,… 人们在苦难中往往不是变得更睿智,变得所谓的“长大”,相反,只是变得更能忍耐而已。对生活不抱期望,于是就能忍受现状。但,忍受现状又有什么可指摘的呢?难道这不是生物的自我保护本能吗(记得那只被关在玻璃瓶中的青蛙吗)?这样他们至少还能卑微的活下去,并繁衍后代,从而将打破现状的期望转移到后代身上,难道繁衍不是生物的唯一目的吗?如果在挣扎中丧命,岂不是更不值得?但,问题是,我们至于一定会在挣扎中丧命吗?奋斗真的要以生命为风险吗?梦想真的要用一生的颠簸来作赌注吗?就算要,是宁可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了无意义的一生,还是为梦想奋力作一次拼搏呢?

 

——正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问题是,人们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人们不知道自己内心有些什么准则,人们太容易对内心既有的规则不加质疑的运用,这本是生存之道,因为经验规则很大可能是对的,不管这个经验来自自己还是来自大众(从众),况且每次都去询问一件事的根由也太麻烦,自然界总是遵循代价最小原则。但问题是,这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即便很善于反省的人也容易不小心落入圈套,以为自己反省得彻底,殊不知反省过程中的逻辑已经用到了内心既有的规则。所以人们发出感叹:命运冥冥中早已注定。

 

——但清醒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阳终古常新。抛弃我们的偏见,是永远不会来不及的

 

那些觉得四十岁才开始发现生活的意义已经太迟了,觉得五十岁才发现自己热爱的东西已经来不及了,六十岁才开始学习新东西已经没希望了的人,说穿了无非就是放不下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并打定主意还要继续浪费剩余真正珍贵时光的人。

 

——可能是偶然发现了火焰的热度,后来利用了它,起先它还是奢侈品哩,而到目前,烤火取暖也是必需品了

 

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物质文明发展越来越高,然而人的生存成本却不降反升,因为许多本来不是必需品的变成了必需品:名贵衣服、化妆品、所谓美食、所谓名车大伙都在拼了命的消耗地球资源,这话的意思有两层,一层当然是消耗资源,另一层则是花了自己的命。

 

——奢侈的人不单舒适了温暖了,而且热得不自然;我已经在前面说过,他们是被烘烤的,自然是很时髦地被烘烤的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提到“一致性”的强大力量。即一旦一个人内心接受了一件事情或观念(不管它是否正确),他便会开始替这件事情或观念找各种各样的支撑理由(毕竟,谁会否认自己为难自己呢?)。“被烘烤”也许是从众来的,但接受这件事的人不会这么想,他们会用时髦这个似是而非的话语来做支撑,自欺欺人是人天生的能力。

 

——但我心目之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句永不过时,但永远都有人甚至到死都不明白的话。

 

 

P.S. 近日看了《七宗罪》,其实这片还是浅薄了,大卫·芬奇忘了其实所谓的七宗罪无非也都是些生物本性。所谓愤怒、贪婪、欲望这种“大词”其实无非是加上了人类所谓感情色彩捏造出来哄自己的,说白了这些“特性”存在的原因基本最终都可以归到生存和繁衍这两个需求之上,没什么神秘的。贪婪最大化个体利益,愤怒意味着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使体能和攻击能力陡增,增大生存几率。欲望就更明显了,繁衍需求其实,人类的原罪并非这些,而是智慧上的质变,其它生物就算有以上所谓七宗罪也无法对周围环境产生毁灭性影响,但人的智慧这宗罪却能够使得以上七宗罪的影响实现质的飞越。如何飞越,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是我到目前为止读到过的最好的书之一。

 

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这年头不但快餐食品泛滥,就连修养、管理,这些需要内在品质才能做好的事情也快餐化了,不少书试图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学就让公司的管理出现质的飞越,殊不知人本身不改变,再好的方法也是缘木求鱼。这方面柯维的这本书我觉得写得非常不错,它提倡的是由内而外,要改变环境,先改变自己,并重视逐步养成对一生都重要的人的内在品质。书中有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漂亮的阐释了某个习惯为何重要。

 

相比之下陈安之的《自己就是一座宝藏》略显浅薄,主要仍然着重在了方法学(自我积极心理暗示)上,而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对愤青一般是无效的:-)

 

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也还好,快餐方法学,不过有一些思路挺有意思,算是值得放在卫生间里的。

 

法布尔的《昆虫记》写得天真烂漫,充满了儿时乐趣,很难想像一个成年人有如此纯真的思想世界,非常难得。这年头装B的人太多,所以这样的书才尤其值得推荐。

 

汪向勇的《逃往中关村》是本不错的小说,幽默中透着沧桑,文笔很有王小波的风格。书的出版年月较早,douban评论几乎没有,是本被忽视的好书。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受到赞誉太多了,我就不浪费唾沫了。书才读了一章。

 

Anyway,有一本未读完的好书放在床头,每天等着你,是件幸福的事情。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