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解答你胸中升起的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风光储互补微电网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
一、风光储互补微电网的定义与组成结构
风光储互补微电网是一种集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既能独立运行(孤岛模式),又能与主电网并网运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供需平衡。其核心在于通过多能互补与智能控制,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组成结构:
- 发电单元:
- 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升压变压器、滤波器、逆变器等,通过捕获风能转化为电能,并接入微电网。
- 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板、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逆变器组成,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后并入交流母线。
- 储能系统:
- 混合储能技术:通常采用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组合,前者应对低频功率波动,后者处理高频瞬态需求。
- 双向变流器:实现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与功率调节。
- 控制与管理单元:
- 微电网控制器(MGCC) :负责能量调度、运行模式切换(并网/孤岛)及故障保护。
- 能量管理系统(EMS) :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协调多源出力。
- 配电与负载:
- 包括本地负载(如居民用电)和重要负载(需不间断供电),部分系统集成柴油/燃气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二、建模方法
- 风力发电单元建模:
- 机械模型:基于风机叶片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建立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式,如:
- 机械模型:基于风机叶片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建立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式,如:
其中v为实时风速,k为风能利用系数。
- 电气模型: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或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dq轴等效电路,结合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策略,如扰动观察法。
- 光伏发电单元建模:
- 单二极管模型:模拟光伏电池的I-V特性,表达式为:
- 单二极管模型:模拟光伏电池的I-V特性,表达式为:
其中Iph为光生电流,I0为反向饱和电流,Rs和Rsh分别为串联和并联电阻。
- MPPT控制:采用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或扰动观察法(P&O)动态调整工作点,最大化输出功率。
- 储能系统建模:
- 电池模型: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如Thevenin模型)或经验公式(如Peukert方程),考虑容量衰减和充放电效率。
- 混合储能控制策略:通过低通滤波器分离功率波动的高频与低频分量,超级电容响应瞬态需求,蓄电池处理长期能量平衡。
三、仿真工具与平台对比
工具 | 优势 | 局限性 | 适用场景 |
---|---|---|---|
MATLAB/Simulink | 支持详细动态建模,丰富的电力系统库(如SimPowerSystems),适合控制策略验证 | 计算量大,实时性较差 | 系统级仿真、算法开发 |
HOMER | 擅长容量优化与经济性分析,支持多场景配置对比 | 无法模拟实时能量管理,模型简化较多 | 前期规划与成本评估 |
RTDS | 实时硬件在环(HIL)仿真,适用于高精度保护与控制策略测试 | 硬件成本高,配置复杂 | 电网交互与故障分析 |
PSCAD/EMTDC | 电磁暂态仿真精度高,适合电力电子设备建模 | 学习曲线陡峭,模型搭建耗时 | 逆变器与变流器特性分析 |
四、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并网模式:
- PQ控制:微电网按主网调度指令输出固定有功/无功功率,确保并网点(PCC)电压和频率稳定。
- VSG(虚拟同步机)控制: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特性,提升电网稳定性。
-
孤岛模式:
- 下垂控制:通过调整频率-功率(f-P)和电压-无功(V-Q)特性,实现多源功率分配。
- 混合储能协同:超级电容平抑短时波动,蓄电池维持长期能量平衡,结合模糊逻辑或模型预测控制(MPC)优化充放电策略。
- 下垂控制:通过调整频率-功率(f-P)和电压-无功(V-Q)特性,实现多源功率分配。
-
模式切换策略:
- 预同步并网技术:通过相位和频率匹配实现无缝切换,减少暂态冲击。
- 黑启动能力:在孤岛模式下优先恢复重要负载供电,依赖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
五、仿真分析关键指标
-
电能质量:
- 电压波动率(≤2%)和频率偏差(±0.2 Hz)。
- 总谐波畸变率(THD) :PCS(功率转换系统)输出THD需低于5%。
-
稳定性:
- 功率平衡能力:可再生能源出力与负载需求的动态匹配度。
- 低电压穿越(LVRT) :故障期间维持并网能力,电压跌落至20%时持续0.15秒。
-
经济性:
- 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 :综合投资、运维与储能寿命的成本评估。
-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风光发电占比≥70%为高渗透系统。
-
环保性:
- 碳排放减少量:相比传统电网的CO₂减排比例。
- 储能循环效率:锂离子电池通常≥90%,超级电容≥95%。
六、研究展望
- 模型精细化:融合天气预测与设备老化因素,提升模型与实际运行的一致性。
- 智能算法应用:强化学习(RL)与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实时调度。
- 混合能源扩展:整合氢能、生物质能等多能互补,提升系统灵活性。
- 标准化与产业化:推动微电网设计规范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规模化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风光储互补微电网的建模与仿真需兼顾多学科交叉,未来研究应聚焦于高精度建模、智能控制与商业化落地,以支撑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 运行结果
2.1 模型搭建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风光储互补型微电网仿真架构如图所示。系统拓扑自左至右依次包含:光伏发电单元、储能系统及直流母线模块,经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VSI)实现直流-交流电能转换,并通过LCL滤波电路抑制谐波后接入配电网侧;风电场采用DC/DC Boost功率变换器实现直流母线电压抬升,再经三相逆变环节接入交流母线,交流侧负载直接并联于公共耦合点(PCC);系统右侧为10kV等级大电网,仿真过程中于0.5~1.5秒时段切入恒功率负荷。下文将针对各子系统的建模方法、控制策略及参数配置展开系统性分析。
2.2 光伏模块
光伏子系统拓扑如图1所示,其核心为光伏PV建模模块。该模块以光伏阵列有效面积(A)与工作温度(T)为输入参数,其中环境温度恒定为25℃,辐射强度S随时间动态变化:0~0.75秒时段内设定为795W/m²,0.75秒后跃升至1000W/m²(辐射强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通过光伏数学模型计算获得直流输出电压,经Boost功率变换电路升压处理后接入直流母线。系统采用扰动观察法(P&O)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确保光伏阵列始终工作于最大功率输出状态。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0~0.75秒时段内受限于入射辐射强度,MPPT控制使输出功率稳定在500~600kW区间,0.75秒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系统输出功率同步提升。
图1 光伏simulink模型图
图2 光伏辐射强度图
图3 光伏输出功率
2.3 储能电池模块
储能电池经滤波电路实现电压稳态调节后,生成直流母线电压。该电压通过双向Boost功率变换电路进行二次升压处理,并经二次滤波环节抑制高频纹波。基于直流母线电压外环-电池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系统生成驱动信号G1和G2,用于调控IGBT功率器件的通断时序,最终实现稳定电压输出。
2.4 风机模块
风机功率变换拓扑如图9所示。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直流电压经DC/AC逆变器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后,通过滤波电路与并网接口单元接入配电网,实现电能向电网的可靠馈送。
图9 风机模块simulink图
风机控制模块的拓扑结构如图10所示。其能量转换路径与光伏系统类似,均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经LCL滤波电路及Boost升压电路处理后,输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具体机型参数配置详见图11,其中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电气参数设定为:定子电阻0.05Ω,电感参数0.000835H,转动惯量0.192kg·m²,额定转速40rad/s。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水动力学仿真模块进行系统级参数配置,确保机械-电气耦合特性的精确模拟。
图10 风机控制模块simulink
2.5 文档展示
本研究基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平台构建了风光储互补型微电网仿真系统。在仿真过程中,系统首先于0~0.5秒时段内模拟孤岛运行模式,随后在0.5~1.5秒时段切换至并网运行状态,接入主电网及配网负载。研究重点围绕微电网功率平衡特性展开,通过量化分析验证了孤岛/并网双模式下的功率守恒机制,并针对并网后的功率分配路径进行了动态追踪。论文核心章节系统阐述了各子模块的建模逻辑与参数优化策略,结合仿真波形与数据曲线,深入解析了系统响应特性与能量管理效果。该研究成果在微电网稳定性分析、多能源协调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后续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以运行结果为准)
[1]周思明,刘天琪,李兴源,等.风光储互补微电网系统的建模及仿真分析[J].华东电力, 2012, 40(7):5
[2]胡平,祁鑫,梁栋.风光储互补型微电网实验室设计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 39(4):6.DOI:CNKI:SUN:SYSY.0.2020-04-053.
🌈4Simulink仿真、文档下载
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