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 VLAN 间路由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路由基本原理和作用;

2、掌握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 VLAN 间路由配置方法;

3、掌握利用单臂路由方式实现 VLAN 间路由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本次实验中,涉及的 IP 地址设置如下:

设备

IP 地址

子网掩码

PC1

10.1.1.62

255.255.0.0

PC2

10.1.1.112

255.255.0.0

PC3

10.1.2.62

255.255.0.0

PC4

10.1.2.112

255.255.0.0

2、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 VLAN 路由, 实验拓扑结构如下:

3、首先按以上拓扑图构建网络结构,配置各 PC 终端的 IP 地址,并且实现各 PC 相互

之间可达。

    均可达:因为各主机在同一网络中

  1. 测试PC1与PC2是否可达

  1. 测试PC1与PC3是否可达

  1. 测试PC1与PC4是否可达

4、在 3560 交换机上创建 VLAN 10 和 VLAN 20,并将交换机上 fastethernet0/1-12 接

口划分到 VLAN 10 中,将交换机上 fastethernet0/13-24 接口划分到 VLAN 20 中,验证 PC1

ping PC2 是否可达?PC1 ping PC3 是否可达?PC3 ping PC4 是否可达?通过测试结果分析,

说明了什么?

    答:PC1 ping PC2、PC3 ping PC4可达,因为均在同一vlan中;PC1 ping PC3不可达,因为二者一个在vlan10、一个在vlan20,即不在同一网络中。

  1. 配置 3560 交换机:

  1. 查看 VLAN 信息:

  1. PC1 ping PC2、PC3、PC4 测试:

PC1pingPC2(可达)

PC1pingPC3(不可达)

PC1pingPC4(不可达)

  1. PC3 ping PC1、PC2、PC4 测试:

PC3pingPC1(不可达)

PC3pingPC2(不可达)

PC3pingPC4(可达)

5、在3560交换机上启用三层路由功能,并且设置VLAN 10 SVI(10.1.1.1/255.255.255.0)

和 VLAN 20 SVI(10.1.2.1/255.255.255.0)的 IP 地址,分别作为 VALN 10 和 VLAN 20 中各

PC 的默认网关。(注意:同时需要修改原来各 PC 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

为各自 VLAN 虚拟接口 SVI 的 IP 地址),完成正确配置后,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对比步骤

4 中测试结果,为什么 VLAN 10 的 PC1 到 VLAN 20 的 PC3 和 PC4 可达?

    答:PC1 ping PC3、PC1 ping PC4均可达.因为启用了3560交换机上的三层路由功能,且主机的子网掩码与VLAN 10 SVI和 VLAN 20 SVI相同,默认网关为各自 VLAN 虚拟接口 SVI 的 IP 地址,相当于将4个主机互联。

此阶段设备 IP 地址:

设备

IP 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PC1

10.1.1.62

255.255.255.0

10.1.1.1

PC2

10.1.1.112

255.255.255.0

10.1.1.1

PC3

10.1.2.62

255.255.255.0

10.1.2.1

PC4

10.1.2.112

255.255.255.0

10.1.2.1

VLAN 10 SVI(3560)

10.1.1.1

255.255.255.0

VLAN 20 SVI(3560)

10.1.2.1

255.255.255.0

(1)3560 配置:

    

  启用路由前查看 3560 上路由表,并启用三层路由:

  

启用路由后查看 3560 上路由表:

(2)PC1 ping PC3、PC4 测试:

PC1pingPC3

PC1pingPC4

6、利用单臂路由实现 VLAN 相互访问,在前面拓扑结构基础上中加入一台 2811 路由

器,并关闭 3560 的路由(Switch3560(config)#no ip routing)、取消各 VLAN 虚拟接口地址;

并将 2811 路由器和 3560 的 g0/1 接口连接,并配置 g0/1 接口上两个子接口作为 VLAN 10

和 VLAN 20 设备的默认网关。PC1 ping PC2、PC3、PC4 和 PC2 ping PC3、PC4 的结果是

什么?

    答:PC1pingPC2可达,PC1pingPC3、PC1pingPC4不可达;PC2 ping PC3、PC4均可达。

实验拓扑图:

此阶段设备 IP 地址:

设备

IP 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PC1

10.1.1.62

255.255.255.0

10.1.1.1

PC2

10.1.1.112

255.255.255.0

10.1.1.1

PC3

10.1.2.62

255.255.255.0

10.1.2.1

PC4

10.1.2.112

255.255.255.0

10.1.2.1

VLAN 10 SVI(3560)

VLAN 20 SVI(3560)

fa0/0.10

10.1.1.1

255.255.255.0

fa0/0.20

10.1.2.1

255.255.255.0

(1)在 3560 交换机上配置,取消步骤 5 中配置的 SVI 接口配置和三层路由功能

 

 (2)配置 trunk 接口

   

 (3)路由器上配置

 (4)PC1 ping PC2、PC3、PC4 测试:

        PC1pingPC2

       

PC1pingPC3

   

PC1pingPC4

  1. PC2 ping PC3、PC4 测试:

PC2 ping PC3

PC2 ping PC4

7、在步骤 6 中,正确配置了单臂路由参数后:.

(1)在 3560 交换机上将 g0/1 接口配置为 trunk 模式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VLAN Trunk,多个VLAN的数据可以通过同一条物理线路传输。

(2)为什么在 VLAN 10 中的 PC1 ping PC3、PC4 不可达,而 PC2 ping PC3、PC4 可

达?(提示:从跨网络传输数据过程中,数据帧封装过程角度分析)

    答:ARP,全称为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在TCP/IP网络中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通常指MAC地址)的协议;在步骤五中,ARP的缓存表不再适用该传输。

(3)要通过什么方法能够使得 PC1 ping PC3、PC4 可达?(提示:结合 ARP 命令参数

作用)

    答:由于原ARP不适用,应先清除其缓存表。

(4)如果在步骤 5 中同时使用了 PC2 ping PC3 或 PC4,那么在步骤 6 中,PC2 ping

PC3、PC4 是否可达?为什么?

答:不可达,同PC1 ping PC3、PC4,ARP的缓存表同样不适用。

三、实验总结

1、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物理位置不同的多个主机如果划分属于同一个 VLAN,则这些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物理位置相同的多个主机如果属于不同的VLAN,则这些主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不同VLAN 之间通过路由实现相互访问可以通过单臂路由、通过三层交换机配置vlan虚接口等方式实现。

2、我对路由基本原理及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路由器通过智能地转发数据包,使得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并保证了数据能够高效、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3、同时我也熟悉了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配置、利用单臂路由方式实现VLAN间路由配置的方法,对网络层数据传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同时我也对ARP(地址解析协议)有了更为生动的认识,了解到在原ARP不适用时,要进行清除缓存的操作;其工作原理为:路径选择、路由表维护、数据包转发、动态适应网络变化、支持不同网络互连以及提供安全性和优化。

### VLAN 单臂路由配置实验总结 ####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单臂路由(Router-on-a-Stick),实现两个或多个VLAN的通信。具体来说,使用一个物理接口上的多个子接口来处理不同VLAN的数据流。 --- #### 设备需求 - **路由器**:支持802.1Q封装协议的Cisco路由器。 - **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如Cisco 2950系列)。 - **终端设备**:至少两台PC或其他网络设备,分别连接到不同的VLAN。 --- #### 配置步骤概述 1. **创建VLAN** 在交换机上定义所需的VLAN,并将其分配给相应的端口。 ```bash S1(config)# vlan 10 S1(config-vlan)# name VLAN10 S1(config-vlan)# exit S1(config)# vlan 20 S1(config-vlan)# name VLAN20 S1(config-vlan)# exit ``` 2. **将交换机端口划分至相应VLAN** 将接入交换机的PC设备所属端口设置为Access模式,并关联对应的VLAN。 ```bash S1(config-if)#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1(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1(config-if)# no shutdown S1(config-if)#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S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1(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1(config-if)# no shutdown ``` 3. **配置Trunk链路** 在交换机与路由器之建立一条Trunk链路,用于传输来自多个VLAN的数据帧。 ```bash S1(config-if)#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S1(config-if)# no shutdown ``` 4. **配置路由器子接口** 在路由器上创建子接口,每个子接口对应一个VLAN,并启用802.1Q封装。 ```bash R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10 R1(config-subif)# encapsulation dot1q 10 R1(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 no shutdown R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20 R1(config-subif)# encapsulation dot1q 20 R1(config-subif)#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 no shutdown ``` 5. **验证连通性**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不同VLAN中的主机能否互相访问。 ```bash PC-A# ping 192.168.20.2 ``` --- #### 关键技术点解析 - 单臂路由的核心在于利用路由器的一个物理接口及其子接口完成跨VLAN的数据转发[^4]。 - 子接口通过`encapsulation dot1q`命令识别特定VLAN ID的数据帧,并为其提供独立的IP地址作为该VLAN的默认网关。 - Trunk链路负责承载标记有不同VLAN标签的数据帧,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之传递信息[^3]。 --- #### 注意事项 - 确保所有涉及的设备均启用了IEEE 802.1Q标准的支持。 - 如果遇到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请检查以下方面: - 是否正确设置了Trunk链路。 - 路由器子接口是否绑定到了正确的VLAN ID。 - 各VLAN内的主机是否指定了正确的默认网关地址。 --- ### 结论 通过上述配置过程,成功实现了基于单臂路由方案的不同VLAN的互访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硬件资源,还简化了网络架构设计[^1]。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