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主控MCU用串口给一个计量芯片通信,中间用光耦进行隔离,需要的光耦还在运输中,就用了一个现有同型号不同系列的光耦,结果总是通信失败,等正确的光耦到了后,通信正常。于是我查看两个光耦的不同之处,结果除了CTR范围不同,其他一模一样。可见我们在选择光耦时一定要了解此参数,于是我准备把光耦的这个参数用通俗易懂的话讲下,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1. 光耦是什么?
光耦(光电耦合器) = “电信号→光信号→电信号”的信号隔离器。就像一个“快递员”:
输入侧(发光二极管 LED):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送快递)。
输出侧(光电三极管/晶体管):把光信号变回电信号(收快递)。
它最大的作用是隔离高压和低压,防止高压干扰烧坏低压电路(类似“防火墙”)。
2. CTR是什么?
CTR(Current Transfer Ratio,电流传输比) = 光耦的“工作效率”。公式:
CTR=输出侧电流Ic/输入侧电流If*100%
-
CTR高(如100%):输入10mA → 输出10mA(100%传输)。
- CTR低(如20%):输入10mA → 只输出2mA(信号变弱)。
你可以理解为:
- CTR高的光耦
= 快递员跑得快,包裹准确送达(信号强)。
- CTR低的光耦
= 快递员跑得慢,丢了包裹(信号弱,甚至丢失)。
回到关键问题,为什么不同CTR会影响信号?
(1) 信号衰减(丢包)
- 低CTR= 输出信号太小,可能低于后级电路的“识别门槛”。
-
比如MCU的IO口识别阈值是3V,但光耦输出只有1V → MCU收不到信号!
-
(2) 响应速度慢
- 低CTR的光耦通常光电转换效率低,延迟大,导致高速信号丢失(如PWM波形畸变)。
(3) 驱动能力不足
- 低CTR的输出电流太弱,带不动后级负载(比如继电器、MOS管),导致信号“萎靡不振”。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光耦避免信号丢失?
(1) 看CTR范围数字信号隔离
(如MCU通信):选CTR≥50%的(如PC817)。模拟信号隔离
(如电流采样):选线性光耦(如HCNR201),CTR稳定。
(2) 看负载需求
驱动大电流负载(如继电器)选高CTR+达林顿型光耦(如TLP521-4)。
(3) 调整电路低CTR补救方案:
增加输入电流(提高LED亮度,但不能超限)。
后级加三极管放大信号。
用生活来比喻
高CTR光耦 ≈ 顺丰快递(快速准确,信号强)。
低CTR光耦 ≈ 普通快递(慢,可能丢件,信号弱)。
解决办法:要么换快递公司(换光耦),要么多发几个包裹(增大输入电流)!
总结
CTR低→ 信号变弱、延迟、甚至丢失(快递员不给力)。
解决办法:
选高CTR光耦。
增加输入电流(但别烧LED)。
后级加放大电路(比如三极管)。
💡 记住:光耦隔离虽好,但CTR太低会“丢信号”,选型时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