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当前,许多地区和单位已经初步建立了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实现了对一般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处置。但是,由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与其他行业领域相比,其专项应急预案、应急保障机制和相关的技术支撑平台都还在不断发展中。各政府机构、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设计了服务于自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有相应的制度流程和保障队伍,但相关的应急流程和保障措施普遍存在有自动化程度低、与实践脱节等共性问题。在面对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现有机制还是凸显出一定的不足:机制尚显薄弱,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或是难以实现从预警到评判再到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处置机制。
基于现实困境,在充分运用既有研究、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实现信息汇聚、信息分析、联合研判、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应急演练、预案管理等核心处置流程,确保一旦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能够迅速研判,形成预案,迅速指挥调度相关部门执行应急预案,做好应对措施,避免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防止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发生。
二、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要素
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使其能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综合分析与汇聚能力
网络安全领域的应急保障,有其自身较为明显的特点,其对象灵活多变、信息复杂海量,难以完全靠人力进行综合分析决策,需要依靠自动化的现代分析工具,实现对不同来源海量信息的自动采集、识别和关联分析,形成态势分析结果,为指挥机构和专家提供决策依据。完整、高效、智能化,是满足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应有效建立以信息汇聚(采集、接入、过滤、范化、归并)、管理(存储、利用、管理)、分析(基础分析、统计分析、业务关联性分析、技术关联性分析)、发布(多维展现)等为核心的完整能力体系,在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汇集各类最新信息,形成易于辨识的态势分析结果,最大限度地为应急指挥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综合管理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领域相关的技术手段不断翻新,对应急指挥的能力、效率、准确程度要求更高。在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指挥业务的过程中,应注重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整的业务流程,注重建立集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动态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为一体的网络安全综合管理能力。
要切实认识到数据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日常应急演练和管理工作,做好应急资源库、专家库、案例库、预案库等重要数据资源的整合、管理工作,在应急处理流程中,能够依托自动化手段,针对具体事件的研判处置推送关联性信息,不断丰富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