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白蛇传》与《白蛇传情》

《白蛇传·情》是粤剧对经典《白蛇传》的改编,着重强调爱情,精简剧情以适应现代观众。剧本参考了田汉的改编思路,同时为法海角色正名,呈现情与法的冲突。电影版本通过镜头语言丰富了法海形象,展现了新的思想解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白蛇传·情》剧本改编创作的思路,是回顾传统戏曲在《白蛇传》上的发展与演化。传统的汉田本《白蛇传》是以当时的社会冲破传统禁锢,围绕自由展开编写的,而《白蛇传情》主要围绕“情”,主要突出跨越种族的爱情,爱情戏曲剧本的精简化,是符合戏曲发展的时代需求的。

在清以前,看戏对于大户人家可是极普遍的娱乐消遣,所以戏可以越演越长,甚至可以连演十天半月的,这叫连台本戏,就像现代的电视连续剧一样。21世初曾有白先勇先生斥资筹划重排汤显祖的原本昆曲《牡丹亭》,所出DVD影像资料上中下三集各有三个多小时,实况中估计也要在剧院连演三五晚吧。

但是到了现代,娱乐多样化,剧院戏曲显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演超长连台本戏了。折子戏又太单薄,不算完整故事,只能作为艺术交流。所以现代常说的“全本戏”一般在2小时左右。相比电影一般在1.5至2小时的长度,已经是同一个数量级了,现场演戏稍微费时一点也可理解。

在这种背景下,就好理解田汉精编剧本《白蛇传》的意义所在了。至今京剧舞台上表演的《白蛇传》,也几乎是田汉本的底子,同时各地方戏迁移《白蛇传》剧目时也大多参考田汉本。粤剧《白蛇传·情》的编剧莫非,与田汉的改编思路原则上是如出一辙的,都是适应时代主题的精简。同时,与田汉相比,时代的变化没那么大,所以莫非改编的幅度也更小。《白蛇传·情》舞台版有分折标题钟情、 惊情、求情、伤情、续情,以及尾声的未了情,看这标题文本也紧扣主题,可见编剧为起名也是下过功夫的。可与京剧本对应如下:为了呼应“情”的主题,每折的标题的取名也特意地加上“情”字。这只是抒情上的文采,要说概括故事内容,还是传统白蛇传的标题更切合。

所以乍一看,《白蛇传·情》的故事情节与田汉的京剧本基本也没啥区别,只有序幕与尾声不同罢了。而一般来说,若只看剧情图热闹,也应该掐头去尾看主体部分,要领悟思想主题啥的才要特别关注开头与结局,因为这是创作者的点题“私货”。田汉用毁塔来强化抗争的主题,莫非用守塔来强化爱情的主题。《白蛇传·情》另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法海形象的改变,不再是“背锅侠”坏人,而就是正义的有德高僧。不过这也非原创,只不过是回归它原来的形象。早期的白蛇传故事,法海就是好人,白蛇却还妖性十足。只是在流变中白蛇的形象越来越美,几乎就是传统的贤妻惠母之典型,与之相对的法海自然就逐渐变成坏人了。在田汉本的《白蛇传》中,法海更被打上了“封建势力”的标签,她挑唆许仙在端午节下雄黄,白素贞千辛万苦救活的许仙,又被法海强掳上金山,最后镇压白娘子……做足了大反派的戏份。《白蛇传·情》也不是第一个为法海翻案的,但它在不改变剧情单元,不胡乱加戏的情况下做到为法海形象重新定位,却是相当见功力的。尤其是电影版,由于可以突破舞台的限制,不仅从白素贞的视角演戏走剧情流程,而可以给法海更多的镜头,并在此原则下作了一些细节改动。所以电影版的法海形象更为立体,更易于体会。

原田汉版剧本的主题是为自由的抗争,莫非的剧本主题则是讴歌爱情,粤剧《白蛇传·情》的剧本改编,就如剧中的法海一样,恪守中正,不偏不倚,没有胡编乱造,没有哗众取宠。白蛇与法海的冲突,只因立场与理念的不同,也就是情与法的对抗。因为白蛇正传太难有所突破与创新了,而这正是《白蛇传·情》的意义非凡所在,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赋予白蛇传新的思想解读。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