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最新数据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糖尿病总体患病率(参照WHO 2011标准)自2013年的10.9%上升至2018~2019年的12.4%,而糖尿病的知晓率(36.7%)、治疗率(32.9%)和控制率(50.1%)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章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部分增加了病因分型
新版指南指出,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按照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
第六章 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新版指南指出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突出特征,高血糖可通过多种机制损害细胞,诱发各种并发症,强调T2DM的治疗策略应为以降糖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对于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情况、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等设定相对严格或宽松的HbA1c目标。
不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其高风险、心衰(HF)或慢性肾脏病(CKD)的T2DM患者,如无超重肥胖,单药治疗推荐二甲双胍治疗。血糖和体重应一体化管理,二甲双胍可使体重减轻0.6%~3.2%。对于伴ASCVD或其高风险的T2DM患者,推荐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合并心衰的T2DM患者推荐有心衰获益证据的SGLT2i;伴CKD的T2DM患者推荐有CKD获益证据的SGLT2i或GLP-1RA。
若具有GLP-1RA/SGLT2i强适应证的患者,在不能使用GLP-1RA/SGLT2i的情况下,如无二甲双胍禁忌证,首选二甲双胍治疗。
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新版指南指出单药治疗而血糖未达标,在排除了生活方式管理不充分、依从性不佳等因素后,应及时进行二联治疗,二联治疗一般是在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种其他类别的降糖药,通常是二甲双胍(除非以二甲双胍起始或有二甲双胍禁忌证),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