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计算机发展历程
1.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硬件系统
2.硬件系统的发展
- 电子管(体积大,耗电量大)
- 晶体管(出现了FORTRAN,有了操作系统的雏形)
- 中小型集成电路(用于科学技术,高级语言迅速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
- 大型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3.代表人物
- 晶体管之父:肖克利
- 摩尔创立了intel
- 桑德斯创立了AMD
4.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月就会翻一翻,所以每18月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就会提高一倍。
5.软件系统的发展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 FORTRAN | C++ | Java |
6.发展趋势
- 微型计算机更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
- 巨型计算机更巨型化,超高速,并行处理,智能化
1.2硬件的基本组成
1.冯诺依曼结构
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3.现代计算机的结构
- 五大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 注意:存储器分为主存和辅存,主存就是内存,是主机的一部分,辅存是机械硬盘等(app使用时候即打开),是I/O设备的一部分。
4.各硬件的工作原理
- 主存储器(按存储单元的地址进行存取)
主存储器有三部分构成:存储体(数据在存储体内按地址存储),MAR(MAR位数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MDR(MDR位数=存储字长)。
地址寄存器(MAR)存放访存地址,经过地址译码后找到所选的存储单元。数据寄存器(MDR),是存储器与其他部件的中介,用于暂存要从存储器读或写的信息。
例如:
注意:1byte=8 bit 1个word=?bit 是由不同的电脑所决定的,上图1 word=16 bit是为了举例子
-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运算单元,用于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有其指挥各部件自动协调第进行工作,现代计算机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合成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有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和控制单元(CU)。
5.举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 PC指向第一条指令的存储地址 (PC)——>(MAR)
- MAR向存储体调用MDR的数据
- 存储体调用MDR的地址码
- PC将数据全部取完后,由IR分析指令
- IR完成后转交给CU,执行指令
- 最后看是算术还是逻辑运算,转交给运算器
1.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层次结构
2.三级语言
1.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总容量=存储单元个数 * 存储字长 bit
=存储单元个数 * 存储字长/8 Byte(1Byte=8bit)
eg:MAR为32位,MDR为8位,求总容量?
总容量=2^32 * 8bit =4GB
必背:
2.CPU的性能指标
- CPU主频(时钟频率):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频率(指挥cpu的内部工作的节奏)
- CPU时钟周期:CPU主频工作过程的一部分
CPU主频(时钟主频)=1 / cpu时钟周期(倒数关系)
CPU时钟周期的单位是:微秒,纳秒 CPU主频的单位是:赫兹,Hz
- CPI(clock cycle per instruction):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
执行一条指令的耗时=CPI * CPU时钟周期
CPU执行时间(整个程序的耗时)=CPU时钟周期数/主频=(指令数*CPI)/主频
- IPS(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执行多少条指令(KIPS,MPIS单位)
IPS=主频/平均CPI
- FLOS:每秒执行多少次浮点运算(KFLOS,MFLOS,GFLOS,TFLOS)
注意:不同的指令,CPI不同。甚至相同的指令,CPI也可能有变化。
CPU的性能取决于三个要素:主频、CPI 、指令条数。
衡量CPU运算速度的指标有很多,不能以单独的某个指标来判断CPU的好坏。
在IPS和FLOS的K,M,G,T为数量单位,和存储器的K,M,G,T单位不一样(存储器里的一般与文件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