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磁学之电磁感应篇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把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五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他把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磁通量
定义
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积为S,把B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
公式
Φ = B S \Phi=BS Φ=BS,平面与B垂直。若平面与B不垂直,则要用这个面在垂直于磁场B方向的投影面积S’与B的乘积表示磁通量,即 Φ = B S ′ \Phi=BS' Φ=BS′。
单位
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简称韦,符号 W b , 1 W b = 1 T ⋅ m 2 Wb,1Wb=1T·m^2 Wb,1Wb=1T⋅m2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通常的三种情况:磁铁与线圈相对运动,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两个线圈间的电磁感应。
总结: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
- 谁起阻碍作用?
- 感应电流的磁场。
- 阻碍谁?
- 元磁通量的变化。
- “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
- 不一定,是与原磁场变化的方向相反。
- 阻碍是阻止吗?
- 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变慢。
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 判断原磁场B0的方向
- 确定原磁通量的增减情况
- 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
-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能够引起上述B’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广义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可广义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 就磁通量而言,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 当感应电流产生时,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通常使回路发生运动以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即“来拒去留”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
E
=
N
Δ
Φ
Δ
t
E=N\frac{\Delta \Phi}{\Delta t}
E=NΔtΔΦ
当磁感应强度改变引起磁通量变化时:
E
=
N
S
Δ
B
Δ
t
E=NS\frac{\Delta B}{\Delta t}
E=NSΔtΔB
当线圈面积改变引起磁通量变化时:
E
=
N
B
Δ
E
Δ
t
E=NB\frac{\Delta E}{\Delta t}
E=NBΔtΔE
动生电动势
E
=
B
L
v
E=BLv
E=BLv
方向可用右手定则来判断
可以说,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殊情况
感生电动势
E
=
N
d
B
d
t
⋅
S
E=N\frac{dB}{dt}·S
E=NdtdB⋅S
感生电动势的方向也可以用楞次定律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