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大学MOOC 华中科技大学通信(高频)电子线路精品公开课】,此篇文章仅作为笔记分享。
目录
混频
混频和调幅和检波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频谱搬移。就是利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的转换。混频处于高频谐振小放和中放之间,实际上就是将高频转换为中频。
fs:输入高频载波的频率
f0:本地振荡信号的频率
fi:中频载波的频率
频域
- 输入高频载波的频率为fs,本地振荡信号的频率为f0。采用超外差的方式,即本地震荡信号的频率f0大于输入高频载波的频率fs,其间正好相差中频fi。
- 经过混频之后取其差频,也就是f0-fs,就得到fi。这就是混频在频谱上的过程,降低高频的信号变为中频的信号。
时域
- 输入的信号是一个普通调幅信号,里面的载波频率为fs,包络线代表着调制信号。
- 经过混频以后,包络线没有改变,变化的是载波频率,载波频率经过混频以后,就从高频fs变为了中频fi,这就是时域的角度看混频。
混频VS变频
- 对于混频的频率转换,还有一个概念叫作叫作变频,它们的功能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谈到变频的时候,变频还包括了振荡器。故变频就是将混频和振荡合二为一。
- 对于变频而言,可以理解为是自激混频器,对于混频而言,可以认为是他激混频器。
混频优缺点
- 混频的优点常常体现在超外差的工作方式上,利用混频,将多波段的不同频率转换为固定的中放频率,利用固定的中放进行统一的放大,使其质量指标一致性好。
- 由于中放负责具体的增益,而高频谐振小放的增益可以不用很大,因此也提高了工作稳定性。
混频器性能指标
以上四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取选择管子的静态工作点,以及选择合适的中频频率和本振频率,使得能够兼顾四个参数,使整机性能最好。
混频器分类
- 对于三极管和场效应管而言,如果同时能完成振荡的功能,也就是将混频和振荡合二为一的话,那么就可以称为三极管的变频器和场效应管的变频器。
- 工作特点的分类与单管调幅、平衡调幅以及环形调幅非常类似,电路的原理也是类似的,因为它们的本质上都是频谱的搬移。
叠加型混频器(分类)
晶体二极管混频器
- ω0:本振信号(本地振荡信号)
ωs:高频载波
ωi:中频 - 小信号幂级数展开为例,二极管的输入有本振信号以及高频信号。取其非线性的平方项,就会出现相乘项,有了相乘项就可以得到本振信号和高频载波的相加和相减,然后通过滤波器选出想要的和频或差频作为中频,即可完成混频的功能。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
- Vs:输入的高频信号
V0:输入的本振信号(本地振荡信号) - 对于输入的高频信号谐振在L1和C1的并联谐振回路,在基极回路输入本振信号,在集电极回路的并联谐振回路谐振在中频。由本振信号ω0减去ωs,这里采用的是超外差的方式,就可以得到中频的ωi。
- 输入的高频载波信号Vs是比较小的信号,蓝色表示;输入的本质信号V0比较大,红色表示。
- 本振信号V0的电压较大,故管子工作点从Q到A到B点是由输入的本振信号V0所决定的,随着红色信号的变化,管子的工作点周期性的变化,是一个非线性的。
- 对于输入的高频载波信号Vs电压很小,无论是在Q、A、B点,都可以认为其是线性的。
- 在分析晶体三极管混频器的原理时,其中有一个大信号在不断的变化,引起斜率的变化,这里的斜率实际上就是跨导gm(竖轴是输出电流ic,横轴是输入电压VBE)。跨导在随着输入V0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对于每一个工作点,蓝色高频载波信号Vs都是线性的变化,所以是一个线性的时变参量元器件。
- 这种分析方法,称其为线性时变参量分析法;由于跨导在变化,所以这一种方法也被称为变跨导分析法。
乘积型混频器
输入两个信号,一个就是输入的高频已调幅信号,另一个就是本地振荡信号。将这两个信号相乘,之后进行基化和差,就可以产生相加和相减的和频与差频,用带通滤波器选出想要的中频成分(差频或者和频)即可。
小结
混频干扰
由于混频的非线性作用,可以产生出很多的频率,因此有可能会产生我们不需要的。
干扰来由
- f0:本地振荡信号频率
fs:高频载波频率
fi:所需的中频信号的频率
ns:高频载波频率系数(正整数)
n0:本振信号频率系数(正整数) - 由于混频的非线性作用,超外差经过组合以后,也有可能约等于或者在中频附近的频率。由于中放是具有一个带宽的放大器,只要约等于fi,通过组合后的频率也会通过中放而产生干扰,这就是混频干扰的来源。
- 同样的,fs也有可能存在干扰信号,那么干扰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一个组合以后,也有可能等于fi,那么也可能通过中放而产生干扰。(注意组合不一定是f0 - fs)
fs与f0 - 组合频率干扰(哨声干扰)
- f0:本地振荡信号频率
fs:高频载波频率
fi:所需的中频信号的频率
F:某单音频(哨声)
ns:高频载波频率系数(正整数)
n0:本振信号频率系数(正整数) - fs和f0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的中频信号fi。在中放通频带的部分,中心频率为fi,凡是在中放通频带附近的频率,都可以通过中放到检波器并被检波出来。
假如产生了以上这种情况,使得fi+F或者fi-F正好处于中放的通频带之内,这样的信号就会被送入检波,通过检波以后“差拍”出一个F出来,F再传入低放里面就可以放出来是一个固定的单音频的声音哨声。因此常把这样的干扰也叫作哨声干扰。主要的原理就是由于混频的非线性作用,产生了各种的组合,某些组合不凑巧可以落在中放的通频带中,从而就造成了干扰。
以上例题,将高频载波的频率和本振信号的频率经过随便一个组合,得出fi+F=466kHz,得出F为1kHz,F正好处于中放频率fi高1kHz的位置,466kHz正好处于中放的通频带之内,可以通过中放送到检波,检波以后会“差拍”掉所需的中频fi,从而得到F=1kHz,这就是一个哨声。
fn与f0 - 组合副波道干扰
fn:干扰噪声
f0:本地振荡信号频率
fs:高频载波频率
fi:所需的中频信号的频率
F:某单音频(哨声)
nn:干扰噪声频率系数(正整数)
ns:高频载波频率系数(正整数)
n0:本振信号频率系数(正整数)
中频干扰
所谓的中频干扰就是fn=fi,相当于nn=1,n0=0,干扰信号正好处于中放的通频带之内,可以被中放送到下一级,从而造成干扰。
镜像干扰
干扰信号和本振信号的差是中频的频率,是比本振信号要高一个中频的频率,可见干扰信号fn和载波信号fs相对于本振信号f0而言,成镜像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干扰信号也可以进入到中放的通频带内,从而造成干扰。
fn与f0 - 交调干扰(“乘性”干扰)
- “乘性”干扰:有有用信号的时候,就有干扰信号;没有用信号的时候,就没干扰信号。
- “加性”干扰:无论有用信号存在与否,干扰总是存在。
多个fn与f0 - 互调干扰
- 当干扰信号不止一个的时候,它与本振信号所产生的干扰。
- 比较交调干扰,从个数上来说,互调干扰要多一些,而交调干扰属于乘性干扰。
f0出问题 - 相互混频干扰
- 以上的干扰都是有用信号(载波)fs与本振信号产生的组合,以及干扰信号fn与本振信号f0所产生的组合。本振信号f0也是会出问题的。
- 本振信号是振荡器,没做好的话,就会产生很多杂散的边带很多零散的频率,这些频率就会输入到混频,通过混频的非线性器件将其搬移到中频带中,最后经过检波出来的信号产生很多干扰,这种干扰就会更加复杂。
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属于大信号的干扰。
小结
- 混频的干扰主要由于混频的非线性所造成的,讨论了输入的有用信号(载波)fs、本振信号f0、所需的中频信号fi,以及在fs附近干扰信号fn所造成的这三种信号的组合,约等于fi,其中的系数可以随机选择(正整数)。
- 由于高频载波fs附近有干扰fn,事实上中频fi的附近也可以有干扰,这种干扰就是中频干扰。所类似的,本振信号也可能有干扰,就是振荡器出问题,就是相互混频干扰,也就是本振信号本身的信号不稳定,有杂散的频率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