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信道编码变换
信道编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码型高低频成分少,无直流分量(高低频成分和直流分量都是“叛逆分子”,不可靠,不是好料子)
(2)在接收端定时提取(因为码流有周期性,需要定时提取)
(3)码型具有检错能力(只有检测误码,才能保证有效性)
(4)设备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高效)
解析一下
1.不归零码,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
2.归零码,脉冲宽度小于码元宽度,且在单位个码元宽度内要回到零电平
3.AMI码
(1)0→0 1→±1
(2)分布特点:无直流分量,高低频分量少
但是!!
经全波整流后,变为RZ码,就有fB(直流分量)了
(3)有检错能力(为什么?因为它是双极性,双极性才能检错)
(4)连0数过多时,不利定时提取。怎么解决?HDB3码
3.HDB3码
(1)如何从二进制→HDB3码?
第一,找0000
第二,把0000→000v
第三,v+ v- v+ v-
(注意,赋予v极性的时候,是忽略其他非零码存在的,直接对v正负交替即可)
第四,在第一个v+后,顺延其他非v码,并对非v码中的非零码赋予正负交替极性
第五,要面对两种情况
第一种,要使v码前邻一定出现一个与之极性相同的码位
eg:1000v+→1+000v+
第二种,没有出现上述情况,那就将0000中的第一个0替换成B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
两个v之间,1为奇数,则0000→000v(刚好0的个数也为奇)
两个v之间,1为偶数,则0000→B00v(刚好0的个数也为偶)
(2)如何解码?
第一种方法:逆过程法
找到两个同极性的码作为取代节,
码间若000v→0000,若B00v→0000
第二种方法,直接暴解,B和V直接换成0。
4.CMI码
(1)0→01 1→00或11
可以理解为,1要规整,0要杂。
(2)00和11交替出现
(3)10不准出现
4.4.2扰码和解扰码
差错控制的编码方式(记忆)
(1)反馈纠错:奇偶监督码,行列监督码,自动要求重发ARQ
(只有“监督”才能反馈,只有“重发”才能反馈)
(2)前向纠错:循环码和卷积码
(3)混合纠错(前2类杂糅在一起)
————————
一.反馈纠错
定义:收端检验信号,如果发现规律被打乱,向发端要求重发。
(说白了,反馈最大的特点是“反馈”,对收端和发端都有要求)
(1)奇偶监督码
分为奇监督码和偶监督码
奇监督码:无论信息多少位,都要用1位监督码,使码组1的个数为奇数
还原时,去掉最后一位即可
偶监督类似。
缺点:只知道哪一组有错,不能确定哪一位有错。
(2)行列监督码
二维版“奇偶监督码”
目的:纠正突发差错的简单编码
规律:使每一行1的个数为“奇”或“偶”来检验
(3)自动要求重发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原理:收端检验出错,自动通知发端重发
应用:数据通信,光纤、微波、卫星等数字传输系统。
二.前向纠错
定义:使接收端能检错,并能纠正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复杂的编码方法。
(说白了,前向纠错使接收端变得nb,既能检错+纠错一体)
特点:
(1)不需要反馈信道,反复重发来纠错(发端闲置了)
(2)对高速传输有很大优越性(接收端直接把活儿全干完了,干完直接传输就行,所以高速)
(3)技术和设备较复杂(因为nb,所以复杂)
1.循环码
定义:一种分组码,以数学模型为基础
3个数字特征:
(1)两个码组想加=集合中任意一个码组
(2)码元之间循环依赖
(3)码组有循环性
2.卷积码
加入监督码元,
不实行分组监督,
每一个监督码元监督前后信息单元,
整个编码/解码过程一环扣一环
(说白了,每个码元都要挑大梁,人民的力量)
补充一个前向纠错案例:
汉明码
常用的(7,4)汉明码
信息码元4位,监督码元3位(这和循环码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