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线:
这个方向初期比较容易入门一些,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拿起各种现成的工具就可以开黑了。不过,要想从脚本小子变成黑客大神,这个方向越往后,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以下是网络渗透需要学习的内容: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那么对象p是在Java栈还是本地方法栈?
不带native的进入到Java栈中,只有带native的进入到本地方法栈,所以p对象是在Java栈中,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栈就是Java栈。
第五章. PC寄存器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计数器,是线程私有的,就是一个指针,指向方法区中的方法字节码(用来存储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也即将要执行的指令代码),由执行引擎读取下一条指令,是一个非常小的内存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pc寄存器的作用: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1()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2() {}
public static void show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当执行代码的时候都是到是从上至下顺序执行
*可以发现代码中是调用了三个方法,那么这个三个方法也是顺序执行
*那么这个三个方法是如何计入顺序执行的呢?
*就是PC寄存器
*/
show1();
show2();
show3();
}
}
第六章. Method Area方法区
方法区是被所有线程共享,所有字段和方法字节码,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构造函数,接口代码也在此定义。简单说,所有定义的方法的信息都保存在该区域,此区属于共享区间。
存放在方法区的:静态变量+常量+类信息(构造方法/接口定义)+运行时常量池存在方法区中
ps:只要是被线程私有独享的一律没有会后,只有是线程共享才能有回收
第七章. Stack栈是什么
ps:有一句对但是是废话的一句话, 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实际应该是 程序= 框架+业务逻辑
介绍两个数据结构:
- 栈:先进后出(FILO)
- 队列:先进先出(FIFO)
ps:栈中main方法一定是在栈底
栈也叫栈内存,主管Java程序的运行,是在线程创建时创建,它的生命期是跟随线程的生命期,线程结束栈内存也就释放,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只要线程一结束该栈就Over,生命周期和线程一致,是线程私有的。
栈中存储什么: 8种基本类型的变量+对象的引用变量+实例方法都是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7.1. 栈存储什么
栈帧中主要保存3 类数据:
- 本地变量(Local Variables):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以及方法内的变量;
- 栈操作(Operand Stack):记录出栈、入栈的操作;
- 栈帧数据(Frame Data):包括类文件、方法等等
7.2. 栈运行原理
栈中的数据都是以栈帧(Stack Frame)的格式存在,栈帧是一个内存区块,是一个数据集,是一个有关方法(Method)和运行期数据的数据集,当一个方法A被调用时就产生了一个栈帧 F1,并被压入到栈中。
A方法又调用了 B方法,于是产生栈帧 F2 也被压入栈,
B方法又调用了 C方法,于是产生栈帧 F3 也被压入栈,
……
执行完毕后,先弹出F3栈帧,再弹出F2栈帧,再弹出F1栈帧……
7.3. StackOverflowError
StackOverflflowError:抛出这个错误是因为递归太深。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Java线程操作是基于栈的,当调用方法内部方法也就是进行一次递归的时候就会把当前方法压入栈直到方法内部的方法执行完全之后,就会返回上一个方法,也就是出栈操作执行上一个方法。
7.4. 总结
只要我们知道错误发生的原因了。当出现相就的问题就可以快速定位问题,迅速解决问题。
- StackOverflflowError:递归过深,递归没有出口。
- OutOfMemoryError:JVM空间溢出,创建对象速度高于GC回收速度。
第八章. Heap堆
一个JVM实例只存在一个堆内存,堆内存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类加载器读取了类文件后,需要把类、方法、常变量放到堆内存中,保存所有引用类型的真实信息,以方便执行器执行,堆内存分为三部分:
- Young Generation Space 新生区 Young/New
- Tenure generation space 养老区 Old/ Tenure
- Permanent Space 永久区 Perm
7.1. 新生区
新生区是类的诞生、成长、消亡的区域,一个类在这里产生,应用,最后被垃圾回收器收集,结束生命。新生区又分为两部分: 伊甸区(Eden space)和幸存者区(Survivor pace) ,所有的类都是在伊甸区被new出来的。幸存区有两个: 0区(Survivor 0 space)和1区(Survivor 1 space)。当伊甸园的空间用完时,程序又需要创建对象,JVM的垃圾回收器将对伊甸园区进行垃圾回收(Minor GC)即轻量垃圾回收,将伊甸园区中的不再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对象进行销毁。然后将伊甸园中的剩余对象移动到幸存 0区。若幸存 0区也满了,再对该区进行垃圾回收,然后移动到 1 区。那如果1 区也满了呢?再移动到养老区。若养老区也满了,那么这个时候将产生MajorGC(FullGC)即重量垃圾回收,进行养老区的内存清理。若养老区执行了Full GC之后发现依然无法进行对象的保存,就会产生OOM异常“OutOfMemoryError”。
7.2. OutOfMemoryError
如果出现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异常,说明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不够。原因有二:
- 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设置不够,可以通过参数-Xms、-Xmx来调整。
- 代码中创建了大量大对象,并且长时间不能被垃圾收集器收集(存在被引用)。
7.3. 永久区
永久存储区是一个常驻内存区域,用于存放JDK自身所携带的 Class,Interface 的元数据,也就是说它存储的是运行环境必须的类信息,被装载进此区域的数据是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掉的,关闭 JVM 才会释放此区域所占用的内存。
如果出现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说明是Java虚拟机对永久代Perm内存设置不够。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程序启动需要加载大量的第三方jar包。例如:在一个Tomcat下部署了太多的应用。或者大量动态反射生成的类不断被加载,最终导致Perm区被占满。
- Jdk1.6及之前: 有永久代, 常量池1.6在方法区
- Jdk1.7: 有永久代,但已经逐步“去永久代”,常量池1.7在堆
- Jdk1.8及之后: 无永久代,常量池1.8在元空间
实际而言,方法区(Method Area)和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普通常量+静态常量+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等,虽然JVM规范将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它却还有一个别名叫做Non-Heap(非堆),目的就是要和堆分开。
对于HotSpot虚拟机,很多开发者习惯将方法区称之为“永久代(Parmanent Gen)” ,但严格本质上说两者不同,或者说使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而已,永久代是方法区(相当于是一个接口interface)的一个实现,jdk1.7的版本中,已经将原本放在永久代的字符串常量池移走。
ps:直白一点其实就是方法区就是永久带的一种落地实现
常量池(Constant Pool)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就是常量池,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
第九章. 堆内存调优
9.1. Java7
9.2. Java8
Java8之后将最初的永久代取消了,由元空间取代。
9.3. Java调优内存量计算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max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maxMemory() ;
//返回 Java 虚拟机试图使用的最大内存量。
long total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
//返回 Java 虚拟机中的内存总量。
System.out.println("MAX_MEMORY = " + maxMemory + "(字节)、" + (maxMemory / (double)1024 / 1024) + "MB");
System.out.println("TOTAL_MEMORY = " + totalMemory + "(字节)、" + (totalMemory / (double)1024 / 1024) + "MB");
}
}
// 发现默认的情况下分配的内存是总内存的“1 / 4”、而初始化的内存为“1 / 64”
// MAX_MEMORY = 3799515136(字节)、3623.5MB
// TOTAL_MEMORY = 257425408(字节)、245.5MB
VM参数
- -Xms1024m : 最大内存
- -Xmx1024m : 初始化内存
- -XX:+printGCDetails : 打印内存日志信息
用新生代大小/1024+养老代大小/1024 = 初始化的大小
来看一下OOM
先修改VM参数:-Xms8m -Xmx8m -XX:+PrintGCDetails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 = "1234567" ;
while(true) {
str += str + new Random().nextInt(88888888) + new Random().nextInt(999999999) ;
}
}
}
第十章. MAT
在Eclipes中Help—>Install New Software中
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eclipse.org/mat/1.7/update-sit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Demo {
byte[] byteArray = new byte[1024*102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count = 1;
ArrayList<Demo> list = new ArrayList<>();
try {
while(true) {
list.add(new Demo());
count++;
}
} catch(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count"+count);
e.printStackTrace();
}
}
}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OOM时导出堆到文件。
运行设置
-Xms1m -Xmx8m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执行完代码后刷新工程出现
回去看代码会发现在catch中的输出是没有输出,而是一场打印是出来了。 所以这个就是一个小技巧了就是通过其父类进行抓起将Exception修改成Throwable即可。
第十一章. 垃圾回收机制GC
11.1. GC是什么
Garbage Collection, 简称GC, 是分代垃圾收集算法。 频繁收集Yong区, 较少收集Old区, 基本不动Perm区。
11.2. GC算法的总体概述
JVM在进行GC时,并非每次都对上面三个内存区域一起回收的,大部分时候回收的都是指新生代。 因此GC按照回收的区域又分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GC(minor GC),一种是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 普通GC(minor GC):只针对新生代区域的GC。 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针对年老代的GC,偶尔伴随对新生代的GC以及对永久代的GC。
11.3. GC4大算法
11.3.1. 引用计数法(了解)
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不被Java采纳。
11.3.2. 复制算法(Copying)
年轻代中使用的是MinorGC,这种GC算法采用的是复制算法。
Minor GC会把Eden中的所有活的对象都移到Survivor区域中,如果Survivor区中放不下,那么剩下的活的对象就被移到Old generation中,也即一旦收集后,Eden是就变成空的了。 当对象在 Eden ( 包括一个 Survivor 区域,这里假设是 from 区域 ) 出生后,在经过一次 Minor GC 后,如果对象还存活,并且能够被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所容纳( 上面已经假设为 from 区域,这里应为 to 区域,即 to 区域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来存储 Eden 和 from 区域中存活的对象 ),则使用复制算法将这些仍然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 ( 即 to 区域 ) 中,然后清理所使用过的 Eden 以及 Survivor 区域 ( 即 from 区域 ),并且将这些对象的年龄设置为1,以后对象在 Survivor 区每熬过一次 Minor GC,就将对象的年龄 + 1,当对象的年龄达到某个值时 ( 默认是 15 岁,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定参数),这些对象就会成为老年代。
-XX:MaxTenuringThreshold — 设置对象在新生代中存活的次数
年轻代中的GC,主要是复制算法(Copying)
HotSpot JVM把年轻代分为了三部分:1个Eden区和2个Survivor区(分别叫from和to)。默认比例为8:1:1, 一般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Eden区(一些大对象特殊处理),这些对象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如果仍然存活,将会被移到Survivor区。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会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因为年轻代中的对象基本都是朝生夕死的(90%以上),所以在年轻代的垃圾回收算法使用的是复制算法,复制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内存分为两块,每次只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就将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复制算法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在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的Survivor区,Survivor区“To”是空的。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所有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一定值(年龄阈值,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经过这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和“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的“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不管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的Survivor区域是空的。Minor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之后,会将所有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
因为Eden区对象一般存活率较低,一般的,使用两块10%的内存作为空闲和活动区间,而另外80%的内存,则是用来给新建对象分配内存的。一旦发生GC,将10%的from活动区间与另外80%中存活的eden对象转移到10%的to空闲区间,接下来,将之前90%的内存全部释放,以此类推。
缺点:
复制算法它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 1、它浪费了一半的内存,这太要命了。 2、如果对象的存活率很高,我们可以极端一点,假设是100%存活,那么我们需要将所有对象都复制一遍,并将所有引用地址重置一遍。复制这一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在对象存活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变的不可忽视。 所以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复制算法要想使用,最起码对象的存活率要非常低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克服50%内存的浪费。
11.3.3. 标记清除法(Mark-Sweep)
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当堆中的有效内存空间(available memory)被耗尽的时候,就会停止整个程序(也被称为stop the world),然后进行两项工作,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 标记: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标记的过程其实就是遍历所有的GC Roots,然后将所有GC Roots可达的对象 标记为存活的对象。 清除: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 缺点: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会产生内存碎片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标记/清除算法,就是当程序运行期间,若可以使用的内存被耗尽的时候,GC线程就会被触发并将程序暂停,随后将依旧存活的对象标记一遍,最终再将堆中所有没被标记的对象全部清除掉,接下来便让程序恢复运行。
缺点:
- 首先,它的缺点就是效率比较低(递归与全堆对象遍历),而且在进行GC的时候,需要停止应用程序,这会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劲
- 其次,主要的缺点则是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这点不难理解,我们的死亡对象都是随即的出现在内存的各个角落的,现在把它们清除之后,内存的布局自然会乱七八糟。而为了应付这一点,JVM就不得不维持一个内存的空闲列表,这又是一种开销。而且在分配数组对象的时候,寻找连续的内存空间会不太好找。
11.3.4. 标记压缩(Mark-Compact)
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写在最后
在结束之际,我想重申的是,学习并非如攀登险峻高峰,而是如滴水穿石般的持久累积。尤其当我们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持之以恒的学习变得愈发不易,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独自划舟,稍有松懈便可能被巨浪吞噬。然而,对于我们程序员而言,学习是生存之本,是我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旦停止学习,我们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因此,不断汲取新知识,不仅是对自己的提升,更是对自己的一份珍贵投资。让我们不断磨砺自己,与时代共同进步,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需要完整版PDF学习资源私我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