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系列---绪论:基本概念

一、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描述非数值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不是数学方程,而是具有逻辑关系的数据)

【数据的基本概念】

  • 数据: 一种能输入计算机且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各种符号的集合。

  • 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或处理。(又称为元素,记录,节点或顶点)
  • 数据项: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 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 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e.g:整数的数据对象是 集合N={0,±1,±2...})
  • 数据元素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数据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成为结构。
  • 数据结构是指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结构的定义)
  • 数据结构表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数据的运算和实现等。
  • 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是描述数据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独立于计算机,是从具体问题中抽象的数学模型。

  • 存储结构:存储结构是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结构(表示方式)
  • 【数据类型】
  • 在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时,必须对程序中出现的每个变量,常量或表达式明确说明它们所属的数据类型。
  • 一些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数据类型来实现。e.g:数组,字符串),但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如栈,队列,树等,则不能通过数据类型来实现。
  • 数据类型的作用:   1)约束常量或变量的取值范围。 2)约束常量或变量的操作。
  • 数据类型的定义(Data Type):   数据类型是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以及定义于这个值的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 数据类型=值的集合+值集合上的一组操作
  • 抽象数据类型(ADT):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此数学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 形式定义:D+S+P。(D:数据对象,S:D上的关系集,P:对D的基本操作集)
    • 定义格式: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定义> // 用伪代码描述

数据关系:<数据关系的定义> //用伪代码描述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的定义>  //定义格式:基本操作名(参数表)+初始条件+操作结果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例: Circle的定义

ADT Circle{

D={r,x,y|r,x,y为实数}      //数据对象

R={<r,x,y>|r是半径,<x,y>是圆心坐标}     //数据关系

Circle(&C,r,x,y)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圆,需要用&返回构造的圆

Double Area( C )

}

二、算法的基本概念

1.定义:算法是规则的有限集合,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规定的一系列操作。

2.算法的特性:

1)有限性:有限步骤之内正常结束,不能形成无穷循环。

2)确定性:每一个步骤必须有确定含义,无二义性。

3)可行性:原则上能实现。

4)输入:有多个或0个输入。

5)输出: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3.算法设计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鲁棒性)[出现异常情况会正确处理]、高效率低存储

【注意】正确性层次:

1)对于几组输入数据能够得出满足要求的结果;

2)对于精心选择的典型、苛刻而带有刁难性的几组输入数据能够得出满足要求的结果;

3)对于一切合法的输入数据都能产生满足要求的结果

4.算法的描述方式

1)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容易掌握;但不够严谨、容易有二义性。

2)框图(流程图或N-S图):重处理流程,便于检查修改;但无法表达数据流程。

3)伪代码(类语言):结构性较强,比较容易书写和理解,修改起来也方便。

4)高级语言:严谨、准确;细节过多。

5.对算法进行性能评价

a.评价一个算法主要看这个算法所占用机器资源(时间、空间)的多少。

时间——算法从开始到结束所耗费时间。                        空间——算法执行过程中所占存储量。

注意:时间效率与空间效率有时候是矛盾的

b. 算法时间效率的度量方法

事后统计: 将算法实现,测量其时间和空间开销。(缺点:需要消耗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事前分析:对算法所消耗资源的一种估算方法。(找出要执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与次数进行乘积)

e.g:nxn矩阵相乘算法

for(i=1;i<=n;i++){              //n+1次

for(j=1;j<=n;j++){    //n(n+1)次

c[i][j]=0;        //n*n次

for(k=0;k<n;k++){     //n*n*(n+1)次

c[i][j]=c[i][j]+a[i][k]*b[k][j]; //n*n*n次

}

}

}

c.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渐进表示法:对于两个不同算法的时间效率,仅仅比较它们的数量级。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考虑算法中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它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用T(n)表示。

例:将一维数组a中的n个数逆序存放到原数组中。

算法一:  S(n)=O(1)                                                                                                                                                                                                                                       

for (i=0;i<n/2;i++) {                                                

t=a[i];

a[i]=a[n-i-1];

a[n-i-1]=t;

}

算法二:  S(n)=O(n)

for(i=0;i<n;i++){

b[i]=a[n-i-1];

}

for(i=0;i<n;i++)

{        a[i]=b[i];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 回答1: 算法2-8:链表的创建 1. 定义一个链表结构体 2. 初始化头结点 3. 循环读入数据,创建新的结点并插入链表尾部 算法2-9:链表的遍历 1. 从头结点开始,依次遍历链表中的每个结点 2. 对每个结点进行相应的操作 算法2-10:链表的插入 1. 找到要插入的位置 2. 创建新的结点 3. 将新结点插入到链表中 算法2-11:链表的删除 1. 找到要删除的结点 2. 将该结点的前驱结点指向该结点的后继结点 3. 释放该结点的内存空间 ### 回答2: 链表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链表是由若干个节点组成的,每个节点都包含数据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表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删除节点,而不需要移动其他节点。链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链表、插入节点、删除节点和遍历链表,下面分别介绍。 首先是创建链表的操作。创建链表需要一个头节点,头节点不包含数据,只是用来表示链表的开始。可以通过如下代码来创建一个空链表: ```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Node *create_list() { Node *head = (Node*)malloc(sizeof(Node)); head->next = NULL; return head; } ``` 接下来是插入节点操作。插入节点需要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然后修改指针指向。如果要在链表的头部插入节点,可以直接将头指针修改为新节点;如果要在链表的中间或尾部插入节点,则需要遍历链表,找到要插入位置的前一个节点,然后修改前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即可。如下代码就是在链表尾部插入一个值为value的节点: ``` void insert_node_tail(Node *head, int value){ Node *p = head; while(p->next != NULL){ p = p->next; } Node *new_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 new_node->data = value; new_node->next = NULL; p->next = new_node; } ``` 删除节点操作与插入节点操作类似,也需要找到要删除的位置,然后修改指针指向。如果要删除链表头节点,只需将头指针修改为下一个节点即可;如果要删除中间或尾部的节点,则需要遍历链表,找到要删除位置的前一个节点,然后将其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即可。如下代码就是删除链表中值为value的第一个节点: ``` void delete_node(Node *head, int value){ Node *p = head; while(p->next != NULL && p->next->data != value){ p = p->next; } if(p->next != NULL){ Node *tmp = p->next; p->next = p->next->next; free(tmp); }else{ printf("值为%d的节点不存在\n", value); } } ``` 最后是遍历链表操作。遍历链表可以使用while循环和指针变量遍历整个链表,将节点的值打印出来即可。如下代码就是遍历链表并打印出每个节点的值: ``` void traverse_list(Node *head){ Node *p = head->next; while(p != NULL){ printf("%d ",p->data); p = p->next; } } ``` 以上就是链表的基本操作,其中涉及到了指针操作、动态内存分配和链表节点的定义等知识点。掌握这些操作能够在实际编程中应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提高算法的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性。 ### 回答3: 1.算法2-8:插入节点。 这个算法的目的是向链表中插入新的节点,将新节点放在指定节点的后面。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循环找到需要插入的位置,即需要插入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然后,我们将新节点连接到链表中,并将指定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连接到新节点上。 最后,我们需要检查该插入的位置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新节点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2.算法2-9:删除节点。 该算法的目的是从链表中删除一个指定的节点。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该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以便将该节点从链表中删除。 然后,我们需要将该节点从链表中断开,并将该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连接到前一个节点。 最后,我们需要确保链表中不再有对该节点的引用。 3.算法2-10:查找值。 在链表中查找一个特定的值是很常见的操作。该算法的目的就是查找给定值在链表中的位置。 首先,我们需要从链表的头部开始查找,直到我们找到该值或者到达链表的末尾。 找到值后,我们需要返回该节点在链表中的位置。 如果在整个链表中都没有找到该值,我们需要返回一个错误。 4.算法2-11:遍历链表。 链表的遍历是指按顺序遍历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该算法的目的就是打印链表中的每个节点的值。 首先,我们需要从链表的头部开始,重复访问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遍历整个链表,每次访问一个节点,打印该节点的值,然后移动到下一个节点,直到到达链表的末尾。 如果链表为空,我们将不会打印任何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码农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