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更多的听障者渴望佩戴或植入人工听觉设备,也渴望获得专业的听力咨询与保健指导服务。这需要掌握听力学、言语学、耳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助听器验配师,才能为听障者提供上述服务。

“
中华医学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结构联合制定的《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明确指出:助听器应由具备助听器验配资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按照规范的验配环境和程序进行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实现听障患者助听效果的最大化。助听器标准验配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01
接诊建档
接诊后为患者建立康复档案,包括一般资料、听障病史、助听器配戴史和耳科检查所见。

①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体状况、职业、联系方式等。对听障儿童,还应包括监护人信息;
②听障病史:听力障碍的发病时间,病程特点(听力损失呈稳定性、渐进性还是波动性),伴发症状,既往治疗和(或)干预的效果;对儿童患者还要了解家族史,母孕史,围生期疾病史,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生长发育史,婴幼儿听性行为观察报告,大龄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等;
③助听器配戴史:何时选配何种助听器,日平均佩戴时间,有无不满意之处等。
02
耳科检查
注意耳廓、外耳道、鼓膜有无异常。

03
听力评估
儿童患者应依据其年龄及行为能力选择适当的主观测听法,一般包括行为观察测听、视觉强化测听、游戏测听等,获得有频率特异性的听阈;大龄听障儿童及成人听障患者除了测定两耳各自的气导听阈外,还应同时检查骨导听阈和不适阈。
综合分析耳科检查和听力学测试结果,向听障患者或其监护人解释其听力损失的性质与程度,介绍听力干预的方法,帮助其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对婴幼儿,验配人员应清楚告知家长患儿的听力评估是一个随着患儿成长而逐步精确的过程,结果需要定期复查、校核。
04
助听器预选
应根据患者的听力水平、耳道及耳廓情况、经济条件、日常使用环境以及个人喜好等,结合现有助听器所能达到的性能(输出、频响曲线等),大致选择助听器的声处理技术档次(模拟电路、可编程或全数字电路助听器)、外形(体佩式、耳后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开放式等)。助听器至少应有10dB的保留增益,还要兼顾到其日后使用听觉辅助装置的可能性,一般可根据情况预选2~3种助听器。
05
取耳样及耳模制作
选配某些体佩式、耳后式以及所有的定制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时,需先提取患者的耳样。
检查耳廓、外耳道及鼓膜状况,观察有无耳道异常变化(如与耳道相通的乳突根治术后残腔、外耳道成形术后形态变化、其他病理改变)和鼓膜穿孔等现象,在超过耳道第二弯曲处放置棉质耳障,用专用注射器将印模材料注入耳道及耳甲腔,凝固后取出,送专业机构制作耳模或定制机。

耳模材料应不产热,无形变,对人体无毒、极少发生过敏反应。耳模材质可分为软、半软、硬三种质地。小龄听障儿童首选前两种材质,以避免小儿受到意外撞击而伤及耳道;成人则常规选择硬耳模,以便于灵活修正耳模的外观及孔隙,也利于日常维护。可根据听力图和患者的主观感受,确定耳模的外形、声孔的类型、通气孔的取舍、大小、长短等,以实现良好的声学特性。对于斜坡型听力曲线的患者,开放式耳塞及耳内受话器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耳模的作用。
06
助听器调配
将定制式或耳后式助听器(及其耳模)佩戴于患耳,调节模拟助听器上的微调旋钮或运行数字化助听器选配软件,力争使患者能舒适、清晰地聆听到言语信息。应根据患者的听力动态范围确定非线性放大(压缩)的方式,如:自动增益控制(AGC),宽动态范围压缩(WDRC)等,确保最大声输出不要超过患者的不适阈。必要时应调换耳后式助听器的耳钩、修正耳模的声学参数等,最大程度地优化助听器的使用状态。

调配可编程或全数字助听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设定多套程序,以适应听障患者在多种声学环境下使用助听器的需求,但要顾及到儿童及老年人操控助听器的能力。为了帮助初次使用助听器的患者平稳度过适应期,选配中可模拟一些患者日常生活场景,根据患者的初步体验,适当调整助听器的总体增益或频响设置。
07
助听参数的校验
助听器的校验,主要关注其在患者真耳中的增益频响曲线和最大声输出频响曲线等电声参数。基于患者的纯音听力图,澳大利亚国立听觉实验室(NAL)公式、理想感觉级(DSL)等处方公式给出了这些参数的目标值,选配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某一处方公式。对于非线性放大助听器,应选择各处方公式的非线性版本。

小儿助听器的校验,多在声场下测定患儿各频率的助听听阈,判定其是否全部或部分地补偿到长时平均语谱(在纯音听力图上称为言语香蕉图)的范畴;对于成人听障患者或5岁以上配合较好的听障儿童,还应选择适宜的测试材料和手段(方法)进行安静和(或)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测试以验证助听器对听障患者听觉言语能力的补偿。
08
助听器的效果评估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及成人患者,可选择采用助听听阈测试、小儿行为观察、言语测听、助听效果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助听器的配戴效果。
儿童配戴助听器的早期,言语接收和言语表达能力较低,尚不足以配合完成儿童言语识别测试,推荐选用中文版的听觉意义整合量表(MAIS)、家长或教师对患儿听说能力的评估量表(PEACH/TEACH)等针对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成效问卷,根据家长或教师对孩子日常生活中听说能力的观察,进行量化。

成人听障患者可在佩戴助听器前后,采用多张等价的单音节表或语句表,在声压级50、65、80dB三种强度(对应于轻声、中等、高声言语的强度)下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也可以采用扬扬格词表测定助听前后言语识别阈的变化。对于采用了方向性传声器、智能降噪等技术的全数字助听器,还应对患者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做出评价。
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为科普,不能取代临床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个人医学问题及用药情况请前往专业医院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