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理论知识(含各层作用、封装及解封装)

学习OSI七层参考模型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网络这个概念

网络的定义:是由网络连接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将网络终端设备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注:1.网络连接设备指路由器、交换机等能为我们连接网络的设备。 2.传输介质是指同轴电缆、网线、光纤等能传递信息的物质。 3.网络终端设备指PC、手机、IPAD、服务器。特别注意属于网络终端设备。

网络的方向:

1.路由交换(datacom——数据通信)

2.无线               3.语言              4.安全              5.存储              6.数据中心

了解完网络,我们再来看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提出的一套规范计算机网络的标准。

OSI的七层分别有:

L7——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各种各样的服务。

L6——表示层: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小编自己的理解:将人的输入语言转为计算机能看懂的语言二进制。)

L5——会话层:发现、建立、维持、终止会话进程

到这里是一个分水岭:         上三层——产生数据——数据是赤身裸体的新生儿,不知来源和去向

                                             下四层——传输数据——开始有内到外穿衣服,组装成我们想要的

L4——传输层:

        1.通过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

  注:端口号分为两种:

        ①.静态端口号(1~1023):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服务,成永久绑定关系。

        ②.动态端口号:(1024~65535):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服务,呈暂时性绑定关系。

        2.提供可靠的传输——TCP、UD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协议)

注: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速度慢)。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面向连接(速度快)。

       保证可靠的方法是: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3.数据分段(小编自己的理解:将上传的数据按规定划分长度,赋予数据来源及去向。)

注:MSS最大段长度:1480B          MTU最大传输单元:1500B

L3——网络层:通过IP地址来进行逻辑寻址

L2——数据链路层

        1.MAC——媒介访问控制子层( 通过MAC地址进行物理寻址)

注:MAC地址是一种物理地址(不可更改),是设备在出厂时,直接烧录在网上的编号。

        2.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为上层服务提供FCS校验)

L1——物理层:定义电器电压,光学特性,接口规范

这就是OSI七层模型的全部啦。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封装:

传输层——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TCP/UDP

网络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

数据链路层——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FCS校验

物理层——01高低电平

解封装是封装的逆向运行

接下来看一张关于发送信息时的封装与解封装具体流程图

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观看。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拙见。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