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蜂鸣器(江科大)

11.1蜂鸣器

1.蜂鸣器介绍

· 蜂鸣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器件,常用来产生设备的按键音、报警音等提示信号

· 蜂鸣器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 有源蜂鸣器:内部自带振荡源,将正负极接上直流电压即可持续发声,频率固定

· 无源蜂鸣器:内部不带振荡源,需要控制器提供振荡脉冲才可发声,调整提供振荡脉冲的频率,可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本开发板使用的是无源蜂鸣器

2.常用驱动电路

不能直接用IO口驱动蜂鸣器,因为蜂鸣器所需的电流较大,直接用IO口一般不足以提供相应的电流,需要放大电路。

1.三极管驱动(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三极管来驱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集成电路驱动(本开发板使用)
蜂鸣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LN2003是高耐压、大电流达林顿陈列,由七个硅NPN达林顿管组成。

ULN2003逻辑框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应IO口直接有个非门,也就是说如果1号口输入1,则16号口输出0。相应的P25输入1,BEEP输出0。

因为使用的是无源蜂鸣器,所以BEEP口需要输入脉冲信号,而不是简单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Buzzer.c

#include <REGX52.H>
#include <INTRINS.H>

//蜂鸣器端口:
sbit Buzzer=P2^5;

/**
  * @brief  蜂鸣器私有延时函数,延时500us
  * @param  无
  * @retval 无
  */
void Buzzer_Delay500us()		//@12.000MHz
{
	unsigned char i;

	_nop_();
	i = 247;
	while (--i);
}

/**
  * @brief  蜂鸣器发声
  * @param  ms 发声的时长,范围:0~32767
  * @retval 无
  */
void Buzzer_Time(unsigned int ms)
{
	unsigned int i;
	for(i=0;i<ms*2;i++)
	{
		Buzzer=!Buzzer;
		Buzzer_Delay500us();
	}
}

Buzzer.h

#ifndef __BUZZER_H__
#define __BUZZER_H__

void Buzzer_Time(unsigned int ms);

#endif

main.c

#include <REGX52.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Key.h"
#include "Nixie.h"
#include "Buzzer.h"

unsigned char KeyNum;

void main()
{
	Nixie(1,0);
	while(1)
	{
		KeyNum=Key();
		if(KeyNum)
		{
			Buzzer_Time(100);
			Nixie(1,KeyNum);
		}
	}
}

现象:按下按键1-4,第一个数码管会显示1-4
注意:按下按键时可能会出现数码管闪一次就熄灭的情况,将NixieShowNum函数的最后两行删除即可
蜂鸣器标准的频率是1000Hz,所以可以延迟500us,通过STC-ISP软件生成500us的延时函数

  • 14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