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景建模
1.升级方案
1).选择升级场景-生产车间;
2).选择生产车间升级生产线-1/2/3/4号生产线全选
2.场景升级
场景全貌中选择生产车间
3.进入车间后,如图:
1).升级智能输送线
2).升级三种产线
3).升级智能手环
4)升级智能扫描仪
.
5).升级A类摄像头
6).升级B类摄像头
7).升级B类机械臂+A类机械臂
8).升级A类AGV
9).升级B类AGV
3.方案审核
可以查看产线和终端升级的完成度
二、规划设计
1.组网方案
2.拓扑规划
3.覆盖规划
1).点击生产车间
2).参数配置
4.网络估算
1).带宽
(1).生产车间
扇区1与扇区二规划一致,小区ID不同
(2).无线机房
【1】.基本配置
单个扇区的小区上行最大吞吐量要大于该扇区的需求带宽,扇区的需求带宽可以根据场景升级-生产车间中点击右上角的设备标识查看终端带宽是2402兆比特每秒,即:

扇区二比扇区一多放置了智能手环C-127和智能扫描仪C-152的终端设备且带宽都为1兆比特每秒 ,即:
所以可以计算出扇区一的带宽为1200兆比特每秒,扇区二的带宽为1202兆比特每秒。
【2】注意点
(1).场景新增终端数就是所放置的终端设备总数;
(2).专网无限制承载接入链路新增带宽就是网络部署中ITBBU与SPN的连接速率,且要大于无线至承载接入设备需求带宽;
(3). 5GC设备至承载设备新增链路带宽就是网络部署中5GC与SPN的连接速率,且要大于5GC设备总需求带宽;
(4). MEC设备至承载接入设备新增链路带宽和DN设备至承载接入设备新增链路带宽就是网络部署中MEC和DN分别与SPN的连接速率,且要大于该设备的总需求带宽;
2).时延
(1).基本配置
【1】生产车间
【2】.注意点
(1).传输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时隙的长度与参数μ的值有关,由公式---系统子载波=15千赫兹*2的μ次方计算得出μ=1,再通过公式---一个时隙的长度=1/2的μ次方计算得出,当30千赫兹子载波时,一个时隙的长度为0.5毫秒;
(2).上行排队时延通过计算重复周期内下行符号占比得出,已知帧结构为DSUUU,D是下行时隙,S是特殊时隙,U是上行时隙;因为一个时隙有14个符号数,所以帧结构中下行时隙数为1*14=14个;已知S时隙符号数为1:1:12,重复周期内下行符号占比=帧结构中下行时隙数+S时隙中下行符号数+S时隙符号数=14+1+1=16;下行排队时延通过计算重复周期内上行符号占比得出,下行排队时延和上行排队时延的计算方式一样。
(2).远程传输
【1】.基本配置
【2】.注意点
(1).单个扇区的无线节点用户面时延加上工厂内机房节点用户面时延需要小于该扇区所覆盖的终端设备的最小时延;
(2). MEC服务器数、5GC服务器数要和资源配置中所算出的MEC服务器数、5GC服务器数一致;
3).资源
【1】.基本配置
【2】.注意点
(1).单基带板支持逻辑小区数和单主控板支持逻辑小区数与后续参数配置中ITBBU-NR网元管理中的相对应;
(2).扇区数、逻辑小区数、PRRU数、RRU-HUB数根据前面覆盖规划进行填写;逻辑小区数就是载波数量;
(3).NF数根据拓扑规划5GC服务器配置中所拖入的网元数;
(4). MEC设备至承载接入设备新增链路带宽、5GC设备至核心网交换设备新增链路带宽需和网络部署中MEC设备和5GC设备分别与SPN设备连接速率一致;
5.切片设计
除产品名称、切片服务类型、切片模版、切片子模板、SST、SD、S-NSSAI外与切片1一致;使用终端除了第一个切片选的,其余全选。
【1】.注意点
(1).不同等级的座位能勾选的终端设备数量不同;
(2).不同等级座位下的切片模板可设计的最高切片服务等级SLA不同,所有勾选设备需符合该模板等级;
(3).S-NSSAI由SST和SD组成;
(4).SST和切片服务类型相对应;
(5).所放置的终端类型都得勾选;
6.结果审核
1).带宽
在结果审核带宽中,可以看到5GC服务器和MEC服务器的需求带宽和性能,服务器性能就是设备新增链路带宽;
点击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各扇区的需求带宽以及性能,扇区性能就是小区上行最大吞吐量。
2).时延
在结果审核-时延中,可以查看到时延所规划的计算出来的结果,在生产车间中,同样性能不能大过需求。
3).成本
预算表算出的预算费用不得超过在属性设置中的预算。
4).审核报告
切片设计配置好后,规划设计报告中每一部分的配置的进度条都是100%。
三、网络部署
1.生产车间的设备部署
1).生产车间的PRRU部署
PRRU2、PRRU4、PRRU6、PRRU8、PRRU10、PRRU12、PRRU15、PRRU17、PRRU19、PRRU21、PRRU23、PRRU25
2).RRU-HUB设备的放置
两个
2.拓扑标志连线
1).PRRU与RRU-HUB的光模块部署
依次完成pRRU4、pRRU6、pRRU8、pRRU10、pRRU12、pRRU15、pRRU17、pRRU19、pRRU21、pRRU23、pRRU25的光模块部署;
2).根据规划设计中的覆盖计划,在RRU-HUB1中放置六个25G光模块;
RRU-HUB2中与1一致;
3).设备连线
ITBBU与SPN的连接、SPN与5GC服务器1的连接、SDN服务器、MEC服务器A1、DN服务器1的连接——使用双芯光纤LC-LC;
pRRU和RRU-HUB的连接——使用光电复合缆,如下:
并按此操作连接pRRU4/6/8/10/12和RRU-HUB1以及pRRU15/17/19/21/23/25和RRU-HUB2的连接;
3.无线机房的设备配置
(1).ITBBU
单击ITBBU,根据规划设计的网络估算25G
通过拓扑标志去往RRU-HUB1添加下图所示,2也同样;
ITBBU与RRU-HUB连接
ITBBU与SPN连接
(2).SPN与5GC服务器1的连接、SDN服务器、MEC服务器A1、DN服务器1的连接
四、网络配置
1个
需要与规划设计-网络估算-资源-无线设备配置相同 ——3个
物理接口ID需要和网络部署ITBBU与SPN接口对应
DU-CUCP、CUCP-CUUP、CUCP-AMF——5个
AMF、UPF、DU、CUCP、CUUP之间的IP地址互通 ——6个
1、5语音业务,7、9物联网数据类型,74、83对应速率低时延要求高的业务 ——6个
对应QOS业务类型ID应于QOS业务配置对应,PLC标识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6个
数值越大,速率越高——2个
DU小区参数应于规划设计中的容量带宽对应——2个
2个
2个
6个
2个
2个
AMFS/C地址
2是服务端的意思
与拓扑设计中的网络切片对应
与DU小区保持一致
最后的ID与AMF业务接口配置的客户端一致,NRF FQDN可自定义
涉及N接口,所有的网络功能需要配置网络实例
UPF-前面选择了SMF分配,后面这个地址池无需再配
UDM的签约入网需要从上而下的配置——切片实例模版与用户模版对应,区域模版也与用户模版对应,DNN模版也与用户模板对应;QoS那个模版与DNN模版对应
VNF公共配置-物理地址配置22个,需要到网络部署板块中查看5GC服务器与SPN连线用的是哪一个接口
参数集的帧配置要与规划设计-网络估算-生产车间,规划的帧结构以及S时隙符号比-帧周期要一致
RLC层-详解RLC架构、数据封装、三种模式:透明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
透明模式
发送实体在高层数据上不增添任何额外控制外协议开支,只是根据业务种类决定能否进行分段操作。接收实体接收到的PDU假如出现错误,则依据配置,在错误标志后递交或许直接抛弃并向高层报告。及时语音业务往常采纳RLC透明模式。
非确认模式
发送实体在高层PDU上增添必需的控制协议开支,而后进行传送但其实不保证传达到平等实体,且没有使用重传协议。接收实体对所接收到的错误数据标志为错误后递交,或许直接抛弃并向高层报告。因为RLCPDU包括有次序号,所以可以检测高层PDU的完好性。UM模式的业务有小区广播和IP电话。
确认模式
发送侧在高层数据上增添必需的控制协议开支后进行传递,并保证传达到平等实体。因为拥有ARQ能力,假如RLC接收到错误的RLCPDU,就通知发送方的RLC重传这个PDU。因为RLCPDU中包括有次序号信息,支持数据向高层的次序/乱序递交。AM模式是分组数据传输的标准模式,比方www和电子邮件下载。
三RLCTM/UM/AM模式的性能比较
在现阶段,RLC层可以支持三种模式:TM/UM/AM。终究选择那种模式主要取决于无线承载的QoS。对此简要以下:
TM/UM主假如为及时业务而设计。因为对于某些及时业务来说,主要的目
标是要求最小时延,而同意必定的数据损失。为了知足这样要求,
RLC一定支持立刻递交。假如在及时业务中采纳RLC重传,则因为无线接口和Iub接口存在较长的来回时延,进而在RLC中惹起较大的时延,将会严重降低业务的QoS,同时也增添了额外的buffer开支。AM主假如为非及时业务而设计,其特征与TM/UM不一样。非及时业务可以容忍必定程度的时延,但要求更高的传输质量。所以在AM模式中利用ARQ重传体制是至关重要的。于是AMRLC需要一些额外的功能和参数来实现重传,以供给非及时业务所要求的QoS。RLC重传的代价是增添了时延。一次重传的时延不超出150ms。
总之,对TM/UM/AM模式的选择主假如依据业务特征决定的。
TM/UM:对时延敏感,对错误不敏感,没有反应信息,无需重传。所以经常用于及时业务(如会话业务,流业务);
AM:对时延不敏感,对错误敏感,有反应信息,需要重传。所以经常用于非及时业务(交互业务,后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