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桥逆变电路

一、PFC电路

c1d0640faef34c5d956436ab629c1051.png

1.实际的mos管存在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会对驱动波形造成影响,比如会把方波滤平

①实际mos管的原理图

251ec6b6ee90466bb5bf87e2273fcede.png

(1)该mos管为N沟道增强型,耗尽层连起来就是耗尽型,导通条件:VGS(耐压一般是±20V)>VT(VT是导通电压)(2-3V)

(2)L6和C63会发生谐振,C62是米勒电容,若mos管3V导通,也就是给C63充电,充到3Vmos管导通(电容没充满电时相当于短路)。mos管导通,30V拉低到0V,A点也变为0V,B点还是3V,C62是米勒电容,电压开始给C62充电,C62充满电后再从C63走,就会有米勒平台(LC谐振)。电感可以影响米勒平台(T=2π根号下LC;f=1/2π根号下LC)

VGS开始降,一直降到3V以下,mos管关断,A点是30V,B点电压<3V,C62会给C61放电,从而会发生振荡。

42d9e398f4f746baaf2fcab5c3c9ce42.png

6dd9c19cc590413d8a0087a947e91420.png

(3)容性负载:当输入电压为峰值时,电容要维持它两边电压不变,A点电压也达到峰值,B点的电压会变小,这时电容上的电流就会往电压源上反灌,反向电流逐渐增大;当电压为0时,改变斜率更大,AB两点的压差更大,电流就到达负的峰值;当B点电压为负,A点电压为0,反向电流逐渐变小。

感性负载:电压从峰值减为0时,在给电感充电,斜率越来越大,说明电流达到正的峰值;电压从0增大到反向最大,电感在放电,电流逐渐减小;电感电压从反向最大逐渐减小到0,电流从0逐渐增大到负的峰值,此时电感充电

(4)mos管导通,然后突然关断掉,有两个寄生电感,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本来是导通的,VDS等于0,电感的电流本来在往下流,突然关断电感会产生一个尖峰电压(U=Ldi/dt),电感的感量(L)不变,U就增大,有了C61(C2、C6、C7、C8)可以把这个电压尖峰吸收掉

2.有工频干扰可能会让mos管误导通,前面要加一个下拉电阻(R1、R6、R7、R8)

3.逆变器原理

①U6导通,U9和U8轮流导通,先让U8导通,该过程给电感储能,电流方向向左,然后让U9导通,电感电流方向不变,电感在续流,电感两端的电压相等,但为了保持自身的电流不变,还是会向左流,但会减小。即在储能的时候电流上升,续流的时候电流下降。让储能时间变长,续流时间变短,持续储能和续流,电流逐渐上升,负载R不变,所以电压也逐渐变大;储能时间变短,续流时间边长,电压下降,得到了半个正弦波。

8cefb6b5995f460bb272aa3ba7f7f990.png

②方向不变的原因

(1)以电容为例

a316f39828944a9baff7ebac16fa3fcf.png

 (2)以电感为例

58cf16feeaf849228df79142d2ae2835.png

③U7导通,U9打开,给电感储能,电感电流方向向右,U8导通,电感电流方向不变,开始续流,同样改变占空比大小,得到另一个半个正弦波。

1a18e588d47f412ea2706a46a9f86059.png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释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首先,我得回顾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尤其是引用[4],里面详细描述了电路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用户可能已经有一定的电力电子基础,但需要更清晰的解释。 首先,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的结构是怎样的?根据引用[4],它由三个桥臂组成,每个桥臂上下各有一个开关器件,比如GTR或IGBT。每个桥臂导电180度,同一相的上下桥臂交替导通,各相之间相差120度。这种导电方式叫做180度导电方式,对吗? 接下来,换流方式是纵向换流,也就是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之间切换。这会导致在任何时候有三个桥臂导通,可能是上面一个下面两个,或者相反。这种交替导通产生了三相输出电压。 然后,关于PWM控制,用户提到的是双极性控制方式。但用户的问题是关于三相全桥逆变的工作原理,可能需要区分方波和PWM两种模式。引用[1]提到PWM变电必须用双极性控制,而引用[2]讨论的是方波变。这里可能需要分开说明两种工作模式,但用户的问题可能更偏向基本方波原理,因为引用[4]详细描述了方波情况下的工作。 接下来,输出电压的生成。比如U相,当上桥臂V1导通时,相对于中性点N'的电压是Ud/2,下桥臂V4导通时则是-Ud/2。各相之间相位差120度,这样合成后形成三相交流电。 需要解释每个开关的动作顺序,以及如何通过交替导通生成三相波形。同时,要提到续流二极管的作用,在感性负载下,当开关关断时,二极管提供续流径,维持电流连续。 可能还需要结合MATLAB仿真(引用[3])来辅助说明,但用户的问题主要是原理,所以仿真部分可能作为相关问题的扩展。 最后,总结工作过程,强调180度导电、纵向换流和三相输出的相位关系。同时,注意引用来源,确保信息准确,比如引用[4]中的详细描述。 现在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点,比如导电顺序、输出电压波形形状(方波还是PWM)、负载类型的影响(电感性负载需要续流二极管)。同时,用户可能想知道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比如大容量应用中的平衡需求,如引用[2]提到的配电负载平衡。 总结步骤:结构组成→导电方式→换流过程→输出波形生成→负载影响→应用场景。确保逻辑清晰,分点说明,并正确使用LaTeX公式,如相电压公式、相位差等。</think>###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是电力电子中实现直流到三相交流转换的核心拓扑,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其工作原理可分解如下: --- #### 1. **电路结构** - **组成**:由三个桥臂构成,每个桥臂包含上下两个功率开关器件(如IGBT、GTR)及反并联续流二极管(用于感性负载续流)[^4]。 - **负载连接**:负载通常为三相电感性负载(如电机),以星形(Y)或三角形(Δ)连接[^1][^2]。 --- #### 2. **180°导电方式** - **开关控制**:每个桥臂的上下开关互补导通,导通角度为$180°$,同一相的上下开关交替工作。 - **相位差**:三相桥臂的导通起始时间依次相差$120°$,形成对称的三相输出。 - **导通规律**:任意时刻有3个开关导通(可能为“上1下2”或“上2下1”组合),例如: - $0°–60°$:V1、V6、V2导通 - $60°–120°$:V1、V6、V3导通 - ……(依次类推) --- #### 3. **输出电压生成** - **相电压**:以U相为例,当上管V1导通时,U相对电源中点$N'$的电压为$u_{UN'}=+\frac{U_d}{2}$;下管V4导通时,$u_{UN'}=-\frac{U_d}{2}$。 - **线电压**:通过三相相位差$120°$的方波叠加,生成六阶梯波形的线电压,如$u_{UV}=u_{UN'}-u_{VN'}$。 --- #### 4. **换流过程** - **纵向换流**:换流仅发生在同一相的上下管之间。例如,U相从V1切换到V4时,需先关断V1,再导通V4(避免直通短)。 - **续流径**:感性负载电流需通过续流二极管维持连续。例如,V1关断后,电流经VD4续流。 --- #### 5. **输出波形与控制方式** - **方波模式**:直接按$180°$导通生成方波,谐波含量较高,适用于简单调速系统[^2]。 - **PWM模式**:采用双极性调制,通过高频切换开关生成近似正弦波,降低谐波(如引用[1]的三相PWM变电)。 --- #### 6. **关键公式** - **输出相电压有效值**(方波模式): $$U_{ph} = \frac{\sqrt{2}}{3} U_d$$ - **线电压基波幅值**: $$U_{L1} = \frac{2\sqrt{3}}{\pi} U_d$$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情报员007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