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的对应及文件传输过程探讨

OSI属于模拟模型,和真实的网络通信模型不同,但是OSI模型可以更好的表示出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OSI七层模型从上层到下层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上层可以解析下层数据,但是下层无法解析上层数据 。其中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属于用户服务层,其中应用层对应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协议,主要包括: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TFTP协议(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注:这个协议比较特殊,用于智能网络设备的系统重装等,用Console线连接)

              SW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信)

              POP3协议(邮局协议3代)(用于收信)

              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DNS域名解析系统

表示层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表述、加密和压缩;会话层用来确定数据是否需要进行网络传输。这三层在TCP/IP5层模型中统一划分为应用层。

下四层主要用于数据传输使用,这在两种模型中是一样的。网络层用于封装原地址和目标地址的IP地址;数据链路层是用来封装原地址和目标地址的MAC地址,同时对数据尾部进行打包(因为数据链路层属于最后一步的数据打包,需要对数据尾部进行打包)物理层是通过网线将封装好的数据通过断电与通电的二进制将数据进行传输。

目标电脑接收到数据后,将会从下到上对数据进行拆封。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目标电脑会对数据包的MAC地址和IP地址进行两次解析,我们都知道,在正常情况下,IP地址和MAC地址都具有唯一性的;这是因为我们传输的数据不一定是在同一逻辑网段下进行传输的,当需要跨局域网进行传输时,就会通过路由器(route)来击穿局域网,这时在路由器之间通信时,数据包的MAC地址将会变成路由器(route)的MAC,这就导致了传输MAC和目标IP不一致,需要目标电脑进行二次确认数据地址。

当数据经过网络层的解析,会经过防火墙识别端口号,将数据给予对应端口号的服务协议。这里同样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防火墙属于表示层,他是无法解析属于应用层的数据的,这就存在软防火墙和硬防火墙的区别了,软防火墙是操作系统集成的,属于应用层,可以访问解析属于应用层的数据,常见个人和家用网络设备,但是由硬件组成的防火墙,由于属于表示层,是无法解析应用层的数据的,一般常见于服务器端。

至此,目标电脑完成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析。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