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巅峰《甄嬛传》为何十年不衰?我一大老爷们儿看出了这些感悟

aad809a23df14eac9a5230813cdaee87.jpg

 

《甄嬛传》,中国宫斗剧巅峰,你即使没看过,也百分之百听说过它的名字!


我18岁看的,我当时到处看遍各种高分电影电视剧,当时看甄嬛传,也单纯是出于它高评分。这部剧口碑好,那就看一下。看了前3集,还不错,就继续往下看了啦!


《甄嬛传》一共76集,每一集40分钟,一共50个小时,这剧集太长,我受不了。所以,当时,我并没有看完所有的76集,而是只看到了第42集,也就是华妃死的那一集,就再没看了。


因为,我掐指一算,76集,50个小时,时间长度等于25部电影,我看电视是来娱乐的,何必消耗这么大呢?我再想,华妃死前与华妃死后,肯定是一个隔断,把《甄嬛传》分成了上、下两部,那我只看到华妃死前就行了,我猜华妃死后没有华妃死前好看,所以也算是看完《甄嬛传》的重要情节了。


去年,2023年重温时,我看的是甄嬛传的“美版”,共6集,每一集120分钟,这是高度删减版,这倒节省时间,也算是让我补完了全剧。


18岁看时,我只把《甄嬛传》当成是一个有剧情起伏的有娱乐性的剧,未体察其深意。2023年以后,我逐渐领略到人性之恶了,再回看这部剧时,厉害,这才知道《甄嬛传》与现实生活有多贴切。我所处的现实,恰是甄嬛传的翻版!


《甄嬛传》里满是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古典文化、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古典文化表现有:古诗词情调,甄嬛体的对话语。而表达中国特色人际关系,则是《甄嬛传》整部剧的显著特征!中国独有的社交方式、人物层级,《甄嬛传》把这一方面刻画得极好!这是甄嬛传永远绕不开话题。


76集,时间长,体量足够庞大,人物表演细节多。这就导致可讨论的内容多,这也是甄嬛传长盛不衰的原因。我有时看这部剧的影视解析,没想到细节之处竟如此广博,光看电视剧绝乎察觉不了,更不会分析到那深度。我对此怎么看?我的猜测其原因是,《甄嬛传》它所默认的一个底层框架非常之高,怎么说?


它的整体有一个非常精深的社交觉察,又像个老者一样充满阅历。设计剧情所依据的底层阅历足够厚重,故事细节又是对个人阅历的无意识展现,那么,只要阅历足够深,就会在无意识中把细节设置得非常精妙,所以《甄嬛传》电视剧中的复杂细节并不是导演有意为之的。所以,假设,当我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达到一定深度时,我只要一看剧情,就大体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不需要回看剧情分析,反而会觉得那是多余的。


蒋欣饰演的华妃娘娘把这部剧拔高了一个层次,因为《甄嬛传》过于淳厚,如果没有华妃,这部剧只会更加沉闷。它不温不火,极低起伏。而且,如果换一个人来演华妃,那也不行,因为气场不够,冲不出宫斗厮杀的激烈,局势会冷清下来。蒋欣有一股娇媚气,是其他演员没有的,同时具备娇媚与威武特质的女演员就更少了,但华妃的人设是如此的要求。反派女二,要撑得起场子,有她在场,她就是主角,蒋欣做到了。


《甄嬛传》的成功,蒋欣占一半功劳。如果没有她,那么甄嬛传就是一部口碑良好但无记忆点的电视剧,平平淡淡,热度远不及于现在。如果说《甄嬛传》演员个个演技都好,那么蒋欣便是好上加好。


76集,50个小时,拍摄时间总计132天,4个月12天,时间太短,真没想到50个小时的精良制作只拍了4个月,可能是因为布景与服化道等的要求低。


演技,为什么长达50个小时,各演员的每一处细节还能恰到好处?这是困扰我的问题,4个月拍完50个小时,演技竟都高超,这给导演的难度太高了吧?让我稍作分析一下。


我猜唯一的原因是,这部剧对演技的要求是并不高的,一个角色,在剧集从头到尾只用保留一个刻板状态即可,变化程度很低。所以,演员只有在初期适应角色的时候很难,当过了适应期之后,那么,只要顺着习惯来演,就能把好的演技维持到长时间,这比想象中简单。而且,导演郑晓龙选角了得,每个演员的性格气质符合剧中每个人物的人设,这会大大减轻演员适应角色的难度,提高她们在剧中的表现力。


孙俪的甄嬛一角对演技的要求最高,因为她是变化最大的一个,她在剧中的情感经手多层次复杂性,远超所有配角的脸谱化。如果说蒋欣的华妃有人设的加持,那么孙俪的甄嬛就因大女主位置而淡化了她演技的高难度,其实孙俪才是最棒的一个!


点名批评李东学饰演的“果郡王”,演成了偶像剧中的花花公子,还面瘫脸,看不出对任何角色有过真情。李东学在2019版“倚天屠龙记”中饰演的张翠山也是最差的一个,狂傲得不像正常人类,看得生理不适。甄嬛传是2011年播出的,因此8年以后,李东学的演技仍保持了他应有的水平,实乃毁剧达人。


而陈建斌的皇上,蔡少芬的皇后,也跟其他配角一样,演员从头到尾只需保留一个刻板状态即可,演技达标了。


我从一个小细节中看出,导演郑晓龙刻意培训演员使其维持端庄典雅之态。例子是,富察贵人与曹贵人,我在剧中发现她们偶尔做出了刻意的端庄动作,曹贵人歪着点头用促动动作有2~5次,我想她本意应该是制造端庄感,但动作不连贯,因而不自然。所以,我从这一点发现了,导演郑晓龙的确有刻意教导演员做端庄拘谨、古典优雅之态。


曹贵人,即“曹琴默”,是我将谈到的重点人物,按后再表。


这部剧“大气”,雍容华贵,格局开阔,区别于其他宫斗剧,不是小家子的儿女情长,而是牵涉了政治、人性、关系等复杂议题。《甄嬛传》不只是一部宫斗剧,它格局大。


我18岁时从这部剧中还学到一个戏剧方法。因为这部剧很长,我看时,多有沉闷处。此剧只有“台词”是重点,所以沉闷处是真的沉闷,节奏缓缓难耐难忍。但是此剧很巧妙,沉闷10~2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宫斗小高潮,每一集必有冲突段。沉闷后,等到矛盾激化时,我情知有好戏看了,于是眼光再被剧情所吸引,这让我得知了一个剧情创作要点。


这个要点是:“只要有矛盾冲突出现,人就会被故事吸引。”怎么说?


只要人开始斗,故事就开始好看。《甄嬛传》有一首万用配乐,显明标志冲突点在哪里,我一听到那首配乐,就情知,高潮点来了,开始好看了。看过的小伙伴一定心领神会那首配乐是啥。


在那之前,我对一个故事为何好看的原因,一直处于混沌之中,好看,凭感觉,说不上来。但自从目睹《甄嬛传》如此规整的“低落-高潮”交替时,我便掌握了让故事好看的小秘密。人物争斗之时,则是矛盾突出之时,即使我当时在忙别的事,一听到冲突激烈,也会追出来看剧。我抓取到了“矛盾冲突”这个诀窍,多塞人物的矛盾与斗争,即使塞得很无脑,那也是有吸引力的。当年我用此诀窍写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大结局》,果然精彩!


后来啊,我又看了一部甄嬛传的前身,宫斗剧的鼻祖——《金枝欲孽》。从第一集开始,到第十五集来着,矛盾冲突就硬塞,我感知得清清楚楚,硬塞,似乎就是为了把矛盾冲突硬挤进去才创作出那么多剧情。这个特征在《金枝欲孽》中十分明显,所以金枝欲孽成了经典之作,这让我加倍笃定了“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核心重要性。


在《甄嬛传》之前,我已看过无数多的高分影视剧,到甄嬛传这一节点,我早将剧本创作聊熟于心,又在这临界点总结出规律,这是长期看剧吸收的经验吧!


关于《甄嬛传》的人物,“曹琴默”是一个狠角色,她是我崇拜的偶像!但这个角色后面再讲,我先讲一个同是代表性的角色——安陵容。


安陵容,初入宫时,是甄嬛、沈眉庄的好姐妹,后疑心甄嬛不待见自己,暗中投靠皇后,设计害甄嬛流产,在滴血认亲时害死沈眉庄,失宠后旧事被揭发受罚,吃苦杏仁自尽。


安陵容是我第二喜欢的角色,因为我性格很像她。内向、胆小、出身低微,不作主、不争取,还猜疑、心思细密。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我就是她本人。分析她,如分析我自己一样,扎心的疼。那还分析吗?


安陵容隐晦到容易让人忽视她是一个高智商角色,但她出身低微,寄人篱下,身不由己。前期多次为甄嬛付出,但自认未收到回报,取得的尽是不理解,于是心生嫌隙。皇后趁机委派奸细,设计暗中操控安陵容,再借其父安比槐一事彻底将安陵容收入帐下。


安陵容能歌善舞,于是被当作低人一等的歌姬使唤,赐封号“鹂妃”,动物名字无尊严可言。


我与安陵容有共鸣,我就是她,透露着卑微的身段,胆小谨慎。知道现实残酷却无力改变,命运不能由自己决定。也曾多愁善感,凡事多想,加剧内耗。


安陵容的聪明体现在从细微之处窥见大局,如宜修皇后提到纯元皇后时的表情让她推理出“皇后杀了皇后”。安陵容见缝插针,心机深沉,于隐秘之处见文章,害人之时不动声色,伪善能力强,细节之处为她利用,处处皆可利用。安陵容是一个被低估的对象,她是聪明人。


安陵容是我第二喜欢的角色,我第一喜欢角色的当数,“曹琴默”。《甄嬛传》全剧宫斗第一人,万众瞩目曹琴默,贡献了无数个宫斗名场面!曹琴默是我最佩服的角色,没有之一!


曹琴默是后宫妃嫔,她是华妃手下的干将,华妃的军师。华妃坏事做绝,曹贵人在背后替她出谋划策。原著作者流潋紫估计是为了增强华妃这一边阵营的战斗力,以平衡甄嬛那一方势力,才设计了“曹琴默”这个角色。曹琴默这个角色,撑起了后宫斗争的残酷名场面,次次主动出击!这也是前期比后期精彩的原因。后期以皇后为主势力,但皇后行动力不足,内敛,斗得温和,间接性筹划多,直接性筹划少,少有你来我往,杀伤力不足。所以,基本以曹琴默为宫斗第一人。


演员陈思斯狭眼深邃,倒也只演出七分阴狠,扮演者略显稚嫩。


曹琴默的神级智商,导致她对剧中任何一个人都是碾压级优势,单拼心机,百分之百胜利。且看她五场大戏。


一、眉庄假孕事件,沈眉庄是甄嬛的好姐妹,自是除掉对象。曹琴默情报亨通,知眉庄盼有身孕,就请太医假造孕象骗过眉庄,最后眉庄假孕被揭发,失宠打入冷宫。利用眉庄求子心切做局,使皇上彻底失去对眉庄的宠爱。


二、惊鸿舞事件,宴会上提议抓阄娱乐,先卖皇后一个面子,再调包纸条,使甄嬛跳惊鸿舞,把甄嬛架在不得不冒犯纯元皇后的位置上。但被甄嬛用主角光环化解了。


三、木薯粉事件,华妃抢走女儿温宜公主,曹贵人布置一个漏洞百出的事件,把暗害甄嬛的源头指向华妃,让皇帝疑心华妃,借此夺回温宜公主。


四、淳儿之死,淳儿偷听到华妃受贿,曹贵人把石头扔进水里使淳儿受惊吓被发现,她再走去陪甄嬛聊天拖延救援时间,导致淳儿被杀。


五、推甄嬛,富察贵人被皇后陷害,怀孕时快要摔倒,曹贵人推了甄嬛一把,意图将富察贵人流产事件嫁祸给甄嬛。


曹琴默是布局王者,她手段狠辣,回回冲着要人命的路子去。她随机应变,临场反应快,利用现况临时设置计策,设计得精准无比。


我看了网评解析之后,发现曹贵人阴谋的细节之多,不是凡人脑力可以匹敌。如果剧中人物真有那般思考,那也不是人类了。曹琴默,那种计策的构想、囊括,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构思深入到那地步,还靠一人之力完成,那自然是厉害得过分了,不是人类的水平!


我再分析,曹琴默的计策富有全局观,巧妙的游戏感,她像个卷王拼命冲击着害人的业绩,与其他人偶尔宫斗的缓行之计不同,她随时把害人之心存于脑中。料事如神,是军师,像诸葛亮一样的人。她重在“计策”,她计策的想象力是包括皇后、安陵容在内的人都无法企及的,不是只利用现有资源,而是利用脑力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出5倍、10倍的功效。即使风平浪静,也可无风起浪,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以至于曹琴默死时,我竟感到惊愕,她一个主线角色,竟死得突然,这不合逻辑,想必是剧情杀了。因为,作者若留下曹琴默,则甄嬛宫斗必输。而且,曹琴默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增强华妃势力的一个工具,华妃死了,她也没作用了,就跟着一起死了。原著中是甄嬛下药害死,电视剧保留了大女主面子,让皇帝和太后暗杀之。


前期的热闹感是华妃和曹琴默共同付出的,后期反派皇后的隐忍作态导致剧情并无前期的激烈感。


我最爱曹琴默,她是一匹豺狼,斗得轰轰烈烈。她临危不乱,随时可想计谋脱身。她运筹帷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有备而来,是攻击敌人的宝刀。曹琴默,她一人足以单挑一整个后宫,她是为了“斗”而生的!


曹琴默寄托了我对自己的一种期望,我觉得我就应该成为那样的人!


现实生活是翻版的《甄嬛传》,从前单纯的我从未想到这一层,还认为人们善良,会善待你。《甄嬛传》对现实人生的反映过于浅了,不够复杂细密,现实的错位交织可是比其阴狠多了,也没那么戏剧化。下限肯定低,但平均位尚能平齐。


甄嬛传反映了,在总体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们为了资源,会发散出如何的恶性。在剧中,皇帝是唯一资源,资源只有皇帝一个。除此之外,后宫的争斗还伴随着对权势,对皇子继承之位的争斗,剧中所表现的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不要觉得人人遵纪守法,它违法的时候你没看见。


《甄嬛传》中反映的人物关系富含中国特色,君臣之礼不可僭越,就像公司上级、下级之礼不可僭越一样。年羹尧有违逆之心,皇帝猜忌隐忍不发,捧杀放纵到引起公愤,再杀之。其含蓄、内敛之感,正是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写照。


甄嬛传中的每一个人物,她的行为动机,她在特定场合中的表现,都与她的出身,她的位置,她的所欲求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视剧中很明显地表达了所有人物的的复杂行为脉络,指出她们并不是空穴来风,把她们的动机挖得之深,表达得极有现实感,传其神,恐是掌握了人物的底层心理。看解说视频,可看见,角色的每一句台词,每一句话都话出有因,或是铺垫,或是与其他事件有联系,或是反映了现实心理。细密到这地步,编剧也是对现实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了。


诚然,《甄嬛传》是一部映射现实的作品。现实中,人各勾心斗角,他们的行为、话语也与其底层的个性和欲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剧情中一样。其实我不太懂得身边的人是如何勾心斗角的,不过因为甄嬛传与现实的相符性,只能说现实里的一些模式可以从甄嬛传中找到素材。尤其是里面展示出的那些,人物合作的诱因啊,关系破裂的原因啊。比如敬妃、端妃跟甄嬛的关系,她们所图之物也真实,由此也构建了一个人际关系网络。为何爱,为何恨,为何因爱生恨,为何挣扎,为何陷害。皇上为何打华妃的胎,采取了什么政治手段,这一类皆有现实参照。


那么,现实环境的斗争法则又如何呢?社会大而广博,只能说混沌一片,看不清楚。我是真的分析不来,但可以认定,其原则是“人人皆自私”,每个人都自保固有利益,他们的行为动机与交互方式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全貌。


简而言之,你想占便宜,人家也想占便宜,所有人都想占便宜,你惹不起我,我也惹不起你,你瞧不上我,我也瞧不上你。当所有人都想占便宜时,任何人占不到便宜了,任何人都会只得到比最佳化更少的东西。


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你在打心思的时候,人家也在打心思,你想凌驾于他之上,他也想凌驾于你之上。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你不能一厢情愿认为自己能够获利,你只得收敛,他也只能收敛。


你会心机暗算,他不会,他会输。但当人人都知道心机之后,心机这条赛道也会越来越卷。反正,社会是每一个自私的人,构成的组合体。


《甄嬛传》,宫斗剧巅峰,它的成功和原著分不开干系,原著已有一个合理框架,电视剧改编版亦添入诸多现实元素。


而现实社会中,人好人坏不必多说,在我处的这个阶段,人肯定是坏的。所以,行使甄嬛传中的“关系拉拢”与“心机陷害”注定是大有裨益的,那是在特殊生活环境中的一个绝佳处事模式!我看剧时已能感受到诸多细节点,所以也能体会到其中行使的奥妙。社会可不是什么阳春白雪,所以要时刻绷紧一根心理操控的弦,壮大自己、消灭他人,使局势对自己越来越有利,让自己获取越来越大的利益!


《甄嬛传》主基调是批判性的、黑暗的,讽刺的倒不是封建,而是整个社会体系。《甄嬛传》可能不是那么快节奏,但是具备历史底蕴、人文底蕴。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用心打磨出来的,四平八稳的好作品!

 

 

  • 7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