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阿里P8很难?当事人告诉你,做到这些,你也可以!

为什么阿里P8及以上的人那么受欢迎?

逛过脉脉这些社群的都知道,像阿里P8那些级别的人,只要稍微透露出一点跳槽的欲望,第二天他的手机就会被闻风而动的猎头打爆。毕竟几乎是公认的——阿里P7是业内的硬通货,更何况是P8。技术领域更不用说,不开出双倍工资都显得不够诚意。

大家不要简单的误以为只是因为阿里的“大厂光环”作用,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阿里这种体量的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评价系统,能被选中就是优秀的证明,在这个体系中生存就是锻炼。这就跟餐饮、宾馆扎堆开店一样,前期市场调查对别人都做过了,生意明显还不错,我在后面跟着走就好,还瞎操心什么?

或许某些公司嫌开双倍的工资太贵,但是像华为这些公司不会呀?人家争破脑袋都想挖到手呢。这种堪称硬通货的声名甚至远播海外:硅谷做云的、做底层架构的华人工程师,考虑加入国内公司的,基本上首选阿里。

##阿里P8到底是什么级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阿里这个公司的岗位薪酬吧(去年的数据):

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刚入职到阿里为P5,工作1-3年之后升职到 P6,阿里一般到 P7 才给配股票。单就薪资方面,P7及以上最低都是50W+(12+1+3=16薪),这是我们程序员里面多少人两三倍的分量啊。

不过,大厂的绩效考核也特别严格,具体如下:

  • 考核内容:业绩和价值观各占50%
  • 考核频次:季度考核为主
  • 部门排序:2-7-1排序
  • 个人排序:3-6-1排序
  • 考核工具:KPI 主导
  • 淘汰标准:连续两个季度,成为末尾10%
  • 晋升条件:上年度 KPI 达3.75
  • 评价形式:三对一的考核,比如你是个经理,上级是总监,总监的上级是副总。那总监在考核经理的时候,副总要参加,还要加上相应部门的人力资源,这样防止“一言堂”。

绩效评分标准,分为六档,分别是:

晋升条件

  • 晋升资格:上年度KPI达3.75
  • 主管提名:一般KPI不达3.75主管不会提名
  • 晋升委员会面试:晋升委员会组成一般是合作方业务部门大佬、HRG、该业务线大佬等
  • 晋升委员会投票

如果员工想要升级别,比如从 P6 升级到 P7,则需要进行述职,通过晋升委员会的面试,晋升委员会组成一般是你的直属领导、合作方业务部门领导、HRG、所在业务线领导等。晋升至P8及以下,子公司内部评定;晋升到P9,集团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审;M不得自主提名,M3及以下公司内one over one plus HR评审;晋升至M4进集团管理委员会评审。P5升P6相对容易,再往上会越来越难,一般到P7都是团队技术leader了,P6到P7非常难,从员工到管理的那一步跨出去不容易。

从上述信息可以知道,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 生存下来的人该是什么样的人才。

阿里P8告诉你怎么达到他的段位

人物背景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今年 32 岁,普普通通的家庭,毕业后就进了阿里巴巴,工作五年内从 P4 晋升至 P6、P7、P8。
我觉得他的职场心得对大家很有帮助,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人。通过这篇文章,我将他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阿里P8的成长历程

06 年进入大学,专业工业设计,10 年毕业。读大学的时候,我的知识,并不主要来自老师,而是来自电驴。

每天可能十几个小时一直在下载最新的学习资料视频。那个时候找到资料会很珍惜,通常都是遇到问题,去找资料,花一个通宵去实践它。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下一个挑战。

大学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它给了我两点启示:

一是知识不再稀缺,稀缺的只是好奇心。

是好奇心让我建立了获取知识的自信心。以前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你要特别努力,经过某次考试或者某种官方的认证才能够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而现在知识就在那里,只要你想要随时都可以拿到它。

二是不会去惧怕权威。

因为信息是平等的,你和权威,或者不是你专业领域的人沟通的时候,在信息的量级上就没有太大的鸿沟了,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平等对话。

不在乎“这不行”,我有我的标准

刚开始进阿里巴巴的时候,其实我不太习惯。我觉得这里节奏比较慢。(听他这么说我是真的惊了)

对于这家互联网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原本抱有期待,觉得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但真的进来后,发现做事方式和沟通效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专业和高效。但是这件事情带给我的好处是,我决定自己给自己定目标。

如果环境不能给我帮助,我就靠自己去冲。

由于我开始讲的通过自主学习建立起来的对知识的自信心,我从心里觉得靠自己是可行的。所以我觉得我刚入职场时,和很多年轻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先天对权威的东西并不那么在乎。

整个前一年多的时间是一个专业精进的非常快的阶段。然后也一直在做事情,做的很快。入职两年的时候我完成了第一次晋升,到 P6。

前两年迅速建立专业度,我有个小技巧

我当时有一个小技巧,在我开始工作第一年就发现很管用。就是我的每一个新项目,只要有新的人,我第一次合作的人,我就一定要让他们惊讶。

我觉得这个经验叫做多走一步。就是比你想象的多走一步。所谓的多走一步是全方位的。在不同的项目里多走的那一步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前两年,领到一个任务时,往往目标已经确定。但我会去想这个事情到底对最后的目标起到什么帮助?在目标的哪个环节起到了帮助?除了这件事情以外,有没有比这件事情还能撬动最后目标的?

目标可以拆解成很多假设,我们做的事情是因为某个假设去完成某个目标。在你工作前两年,别人往往不会再讨论目标,往往讨论的是 to do。但是所有的 to do 都来自于一个目标。从来没有一个项目的那个所谓的 to do 有多么精准,一定有更优化的空间。这是我的第一优先级。

如果这个做不到,那我会在 todo 层面尽量拿到一个更好的更优雅的方案。
当这两个层面都做不到的时候,我会往人上面去多做一些东西。能不能做到更贴心,别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能不能为别人多考虑?

进职场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精力都放在个人专业上精进,但是很快遇到一些瓶颈,因为很多事情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做好的。

我 P6 升 P7 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很快,是因为我思维方式上有了一些变化,导致了结果的重大不同。

我记得我跟我老板有过一次聊天,聊团队是什么,一个团队能力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

他说,你知道尼采吗?我说知道啊。他说,大家都说尼采是疯子,但是他有一个回答非常对。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或者文化到底是什么?

比如你说德国的文化是什么?我心中的所谓的文化是民俗,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之类。但尼采的说法是,一个伟大民族或者一个伟大文化的影响,就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那些人的历史连成一片。

我老板说,一个团队能力的提高一定不是所有人整齐划一齐步走,不应该把很多精力放在帮助别人成长上。最重要的是有人能够冲出一个标杆,杀出一条血路。你要相信人都是有能动性的,他们的内心有一团火。他们看到路,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在职场很容易陷入一种状态,就是你越成熟,你想的东西越会是去切蛋糕。但问题是蛋糕就这么大,每个人切那么小块,没太大意思。更重要的事情是让这块蛋糕变得更大。那怎么做呢?一定不是靠你自己去解决的,需要每个人迸发出他应该迸发出的能量。

之前,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和别人聊“我们这样做好不好?”。在和老板聊完后,我改变了对人的方式。我更多的去聊个人。我那个时候带所有的毕业生和实习生。我告诉大家说,没有一个东西叫团队,我们每个人是最好的,这个团队就最好。

我们当时在做整个网站的响应式设计。当时在业界,从 PC 到无线的响应式规则就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我需要自己去研究出来。

当时有几个难点。一是以往的响应式设计只是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方法论,且只在一些非常简单的产品里面实现过,比如像博客产品、文字产品。但我们是一个复杂的电商产品,有非常复杂的场景,更大密度的信息量。

二是我们是个多语言网站,不同语言文本的长短完全不一样,比如中文和俄文,可能有三倍的文本上的差距。但是你要用一套解决方案去解决所有的东西。

三是这涉及到团队合作的问题。比如开发的配合。因为以前的标注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让产品经理理解这些事情,他要做的事情风险在哪里。需要去建立一套沟通机制,让所有人都理解这个东西是怎么 work 的。

你必须要冲出一条路。当你证明了这条路以后,大家会往这个方向努力。他会把你开拓的那个方向去增加更多的细节。当你的细节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成了。

我 P6 到 P7,最大的项目就是这个项目。

那作为一个团队的 leader 来讲,要成为一个标杆具体是去,可以理解为去定一个更大的目标吗?

在 P6 的时候我其实还不是 leader,但必须 work as a leader。当你不是leader 的时候,你没有那个权威,不能要求别人做什么,所以说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给大家杀出一条血路。

我觉得很多人卡死在自己有一定能力、专业权威度,但是还没有成为 leader 的时候。要真正进入到成为 leader 那个阶段,往往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老板指派你,然后你就拿着尚方宝剑,但是往往拿到的人很少。另一种是指望在自己身上,我觉得最有效率的就是杀出一条血路。

P7 之后:团队战怎么打?

P7 到 P8 我用了两年的时间。P7 之后我带团队,几个人的小团队。在阿里巴巴,我觉得真正的挑战是从 P7 开始的。

因为之前还是靠个人,但从这时开始我才真正地背负一个团队的 KPI 。要思考团队信任度的建立、团队和团队之间关系的处理等等。复杂度是几何级上升了。

P7 之后,我在 AliExpress 带的是一个营销团队,这其实不是我专业的擅长。我擅长的是 UX Design,用户体验、信息架构这些。

当时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当时在中国我们已经有双 11 这样的大型的营销活动,但在海外市场, AliExpress 的营销能力还比较差。我们没有淘宝这么多的人力,还需要去做 200 多个国家 ,有很多的页面。有 18 种语言,需要去翻译成多语言适应,在技术上完全没有这样的储备。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做。

当时面临的压力很大,我觉得这个时候最重要就是心力!阿里巴巴一直在讲三个点,我工作得越久越认同:心力、体力、脑力。这三个东西的排序,心力第一,体力第二,劳力第三。

所以我当时朋友圈里一天到晚在吐槽,说什么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句话其实是我在跟一个前端同学讲事情的时候,他情绪崩溃,直接回我的话。

压力很大,大家情绪都很差的时候,除了硬撑,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

我觉得只能硬撑。

我想说的一个点是你只有经历了更大的压力的时候,你才知道之前的压力其实 P 都不是。

就像我在 P6 时做个首页改版,我觉得,哇,我TM 都跟什么什么大老板一起开会了,他都盯着我,压力好大好大。 然后后来双 11 的时候我背负那么多东西,要做几个月,可能一屁股上去要下线,大家就全挂了,所有同学的 KPI 都挂着这件事情。再回过头看 P6 的事情,P 都不是。

虽然压力还是很大,但你也会迟钝一些。我觉得心力不是说抗压能力会提升。而是对压力的钝感变大。

第一年我们成功地,怎么说呢,应付下来了,但是你心里面就知道,什么叫未雨绸缪。我不可能 TM 今年说战略方向这么走,我现在开始做准备。我没有这个本事,今年活下来就已经很难了。

未雨绸缪,或者马云老师说的,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我之前从没有认真想过。但真的遇到事情,才深切体会到重要性。

所以我们开始去构建所谓的大促营销体系和产品化,就不把它当成运营活动来做,而把它当成一个产品来做。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去完善基础设施的东西。
包括我团队的结构、能力也需要去做调整。我们设计师至少是国内一流的吧,但我们当时的营销设计师团队的人员构成,都是在产品设计上。我需要更多从广告公司里找人。那广告公司同学的知识背景和互联网公司又不太一样,要考虑怎么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

团队利益的大局观:让别人站 C 位

我觉得第一个东西叫做不要屁股决定脑袋。
往往团队和团队之间的争议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产生的,就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我这地盘没有守住。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近万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Android)

如何做好面试突击,规划学习方向?

面试题集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为之后进大厂做准备。但是如果你仅仅是看一遍,而不去学习和深究。那么这份面试题对你的帮助会很有限。最终还是要靠资深技术水平说话。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建议先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把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向很容易规划,但是如果只通过碎片化的学习,对自己的提升是很慢的。

我们搜集整理过这几年字节跳动,以及腾讯,阿里,华为,小米等公司的面试题,把面试的要求和技术点梳理成一份大而全的“ Android架构师”面试 Xmind(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分支细节。

img

我们在搭建这些技术框架的时候,还整理了系统的高级进阶教程,会比自己碎片化学习效果强太多

《互联网大厂面试真题解析、进阶开发核心学习笔记、全套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讲义》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img-PWBrr0Dp-1713615323952)]

我们在搭建这些技术框架的时候,还整理了系统的高级进阶教程,会比自己碎片化学习效果强太多

《互联网大厂面试真题解析、进阶开发核心学习笔记、全套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讲义》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 15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