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入门解读-③_小程序都是写死的吗

前面的所有示例,小程序的页面都是写死的,也就是页面内容不会变。但是,页面数据其实可以通过脚本传入,通过脚本改变页面,实现动态效果。

小程序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法,让页面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脚本数据,叫做"数据绑定"(data binding)。

所谓"数据绑定",指的是脚本里面的某些数据,会自动成为页面可以读取的全局变量,两者会同步变动。也就是说,脚本里面修改这个变量的值,页面会随之变化;反过来,页面上修改了这段内容,对应的脚本变量也会随之变化。这也叫做 MVVM 模式。

下面看一个例子。打开**home.js**文件,改成下面这样。


Page({
  data: {
    name: '张三'
  }
});

上面代码中,**Page()方法的配置对象有一个data属性。这个属性的值也是一个对象,有一个name**属性。数据绑定机制规定,data对象的所有属性,自动成为当前页面可以读取的全局变量。也就是说,home页面可以自动读取name变量。

接着,修改**home.wxml**文件,加入name变量。


<view>
  <text class="title">hello {{name}}</text>
</view>

上面代码中,**name**变量写在{{...}}里面。这是小程序特有的语法,两重大括号表示,内部不是文本,而是 JavaScript 代码,它的执行结果会写入页面。因此,{{name}}表示读取全局变量name的值,将这个值写入网页。

注意,变量名区分大小写,nameName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名。

开发者工具导入项目代码,页面渲染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name**变量已经自动替换成了变量值"张三"。

页面和脚本对于变量name是数据绑定关系,无论哪一方改变了name的值,另一方也会自动跟着改变。后面讲解到事件时,会有双方联动的例子。

二、全局数据

数据绑定只对当前页面有效,如果某些数据要在多个页面共享,就需要写到全局配置对象里面。

打开**app.js**,改写如下。


App({
  globalData: {
    now: (new Date()).toLocaleString()
  }
});

上面代码中,**App()方法的参数配置对象有一个globalData**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我们要在多个页面之间分享的值。事实上,配置对象的任何一个属性都可以共享,这里起名为globalData只是为了便于识别。

然后,打开**home.js**,改成下面的内容,在页面脚本里面获取全局对象。


const app = getApp();

Page({
  data: {
    now: app.globalData.now
  }
});

上面代码中,**getApp()函数是小程序原生提供的函数方法,用于从页面获取 App 实例对象。拿到实例对象以后,就能从它上面拿到全局配置对象的globalData**属性,从而把app.globalData.now赋值给页面脚本的now属性,进而通过数据绑定机制,变成页面的全局变量now

最后,修改一下页面代码home.wxml


<view>
  <text class="title">现在是 {{now}}</text>
</view>

开发者工具导入项目代码,页面渲染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页面读到了全局配置对象**app.js**里面的数据。

三、事件

事件是小程序跟用户互动的主要手段。小程序通过接收各种用户事件,执行回调函数,做出反应。

小程序的常见事件有下面这些。

  • tap:触摸后马上离开。
  • longpress:触摸后,超过 350ms 再离开。如果指定了该事件的回调函数并触发了该事件,tap事件将不被触发。
  • touchstart:触摸开始。
  • touchmove:触摸后移动。
  • touchcancel:触摸动作被打断,如来电提醒,弹窗等。
  • touchend:触摸结束。

上面这些事件,在传播上分成两个阶段:先是捕获阶段(由上层元素向下层元素传播),然后是冒泡阶段(由下层元素向上层元素传播)。所以,同一个事件在同一个元素上面其实会触发两次:捕获阶段一次,冒泡阶段一次。详细的介绍,请参考我写的事件模型解释

小程序允许页面元素,通过属性指定各种事件的回调函数,并且还能够指定是哪个阶段触发回调函数。具体方法是为事件属性名加上不同的前缀。小程序提供四种前缀。

  • capture-bind:捕获阶段触发。
  • capture-catch:捕获阶段触发,并中断事件,不再向下传播,即中断捕获阶段,并取消随后的冒泡阶段。
  • bind:冒泡阶段触发。
  • catch:冒泡阶段触发,并取消事件进一步向上冒泡。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看如何为事件指定回调函数。打开home.wxml文件,改成下面的代码。


<view>
  <text class="title">hello {{name}}</text>
  <button bind:tap="buttonHandler">点击</button>
</view>

上面代码中,我们为页面加上了一个按钮,并为这个按钮指定了触摸事件**(tap)**的回调函数buttonHandlerbind:前缀表示这个回调函数会在冒泡阶段触发(前缀里面的冒号可以省略,即写成bindtap也可以)。

回调函数必须在页面脚本中定义。打开**home.js**文件,改成下面的代码。


Page({
  data: {
    name: '张三'
  },
  buttonHandler(event) {
    this.setData({
      name: '李四'
    });
  }
});

上面代码中,Page()方法的参数配置对象里面,定义了buttonHandler(),这就是<button>元素的回调函数。它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事件回调函数的参数是事件对象event,可以从它上面获取事件信息,比如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节点、当前节点等等。

(2)事件回调函数内部的**this**,指向页面实例。

最后更多分享:前端字节跳动真题解析

开源分享:【大厂前端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真实项目实战+最新讲解视频】

pics/618166371),比如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节点、当前节点等等。

(2)事件回调函数内部的**this**,指向页面实例。

最后更多分享:前端字节跳动真题解析

开源分享:【大厂前端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真实项目实战+最新讲解视频】

  •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KH8YFW85-1714713532907)]
  • 15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的开发模式,可以快速的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小程序。在小程序的开发中,组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组件可以实现复用性和模块化编程思想。 组件应用是小程序开发的基础。通过组件可以将某一模块化并封装起来,使得组件可以在不同的页面间得到复用,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并减少了代码冗余。微信小程序提供了丰富的自带组件,包括文本、图片、按钮、输入框等等,开发者也可以自己开发组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实际开发中,通过组件可以快速搭建页面框架和业务逻辑。 Demo是一个演示小程序的示例程序。在小程序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一个好的Demo非常重要。通过Demo,开发人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小程序的开发流程、组件的应用和实际的业务开发等等。在Demo中,通常会包括小程序的一些基础操作,如页面跳转、数据绑定、组件的使用等。而在实际开发中,Demo还会包括一些复杂的业务场景,如支付、登录、数据列表展示等等。Demo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方便了使用者了解该小程序的功能和特点。 总之,微信小程序组件的应用和Demo的开发都是小程序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良好的组件应用和精心设计的Demo,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小程序开发。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