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20年 全国各地区分行业就业与工资144个相关指标.zip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2401_84585615/90214650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2401_84585615/90214650
2008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各地区在就业和工资方面的统计数据为研究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数据集涵盖了全国31个省份,时间跨度为13年,共计403条数据。主要指标包括:
• 就业人员数量:按行业和单位性质划分,如城镇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等。
• 工资总额:按单位性质分类,如城镇单位、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 平均工资:按单位性质划分,如城镇单位、国有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平均工资。
• 工资指数: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数、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数等。
本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地区统计年鉴》;其中原始数据内容包括各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城镇单位、个体、城镇 、乡村个体),个体户数,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城镇单位、国有城镇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城镇单位、国有单位、其他单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数 、国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数、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数,其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数等指标数据来分析。
这些指标对于分析各地区、各行业的就业状况和工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评估经济发展、制定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策略。例如,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可以了解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通过研究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量变化,可以评估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
参考文献
1. 白俊红, 王钺, 蒋伏心, 李婧.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7, 52(07): 109-123.
2. 白俊红, 刘宇英. 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改善中国的资源错配[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1): 60-78.
3. 李建军, 韩珣. 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J]. 金融研究, 2019(03): 12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