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_座舱智能化技术路径演变,2024年最新细谈分布式事务的前世今生

img
img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戳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提到座舱域控制器用的主控SoC芯片,大家第一个会想到应该就是高通的SA8155P 。目前,在主机厂新上市的中高端车型中,其座舱的主控SoC芯片多是采用高通的SA8155P, SA8155P为什么会得到众多主机厂的青睐呢?不妨先看一看高通座舱SoC芯片的迭代历程。 图片图片通过对比高通的四代座舱芯片,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智能座舱的算力需求在不断增长,不管是CPU算力(DMIPS)、GPU算力(FLOPS)或者是NPU算力(TOPS)。 图片

CPU算力和NPU算力需求预测(数据来源 - IHS Markit)

那么,智能座舱算力需求不断增长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1)EE架构的不断升级推动座舱功能集成化 图片

智能座舱系统架构图(图片来源:大陆集团,中金公司研究部)

座舱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座舱对算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当前座舱域控制器功能集成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一芯多屏、舱内感知技术融合 、舱泊一体等。
2)舱内应用场景的拓展**
传统意义上的座舱一般只服务于驾驶员,现在座舱的概念从“驾舱”扩展到整个“座舱”,服务的对象就不再只是重点针对驾驶员,还包括了副驾和后排乘客。
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金辉说:
传统的车机系统基本上只和驾驶员发生交互,而现在的智能座舱系统还需要同时和多个乘客发生交互,即多人交互。”****
**随着自动驾驶能力由人机共驾过渡到无人驾驶阶段,座舱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除了用于导航、安全预警等传统驾驶/安全相关的需求外,各种各样的人机交互以及娱乐体验变得越来越突出,座舱的应用场景开始逐渐延伸到办公、生活以及娱乐等。
应用场景不断地拓展,自然会衍生出一些新的功能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座舱算力需求的增长。

3)数据安全的重视**
**座舱内的应用生态越来越丰富,它对安全性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希望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国家也推出了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数据安全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高座舱对算力的需求。”均联智行中国区CTO陈远介绍说。
本文先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特点入手,再从功能集成表现、产品形态、数据安全三个维度讲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技术发展趋势。

1. 座舱域控制器硬件架构特点‍

1.1 座舱域控制器硬件架构方案:SoC + MCU
当前,座舱域控制器和智驾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非常相似,都是SoC+MCU的方案。
座舱域控控制器的主控SoC芯片用于跑复杂的操作系统,做大数据的处理,比如图像、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但是,现在的智能座舱主控SoC芯片架构多是从手机端迁移过来的,本身不带车载网络访问的接口,比如CAN、MOST、LIN等。因此,需要搭配MCU去访问车身网络。因此,复杂的座舱域控制器一般都是采用两类芯片:SoC+MCU。
一般情况下:

1)SoC运行Hypervisor,在Hypervisor之上运行两类操作系统,其中对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安全域模块跑在QNX或者Linux系统上;对实时性要求不太高、但对生态要求比较高的娱乐域模块跑在Android系统上;

2)MCU运行AUTOSAR系统,用于CAN/LIN总线的唤醒、通讯以及电源管理等。

图片

座舱域控系统软件架构**(图片来源:公众号-阿宝1990)**

为什么MCU是座舱域控硬件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诺博汽车副总经理陈礼顺解释道:“MCU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启动唤醒都是毫秒级别,需要支持CAN、LIN各类车载通讯总线。座舱域控制器与车身、动力等控制器的信息交互需要通过MCU来完成。另外,MCU还需要对SoC进行电源管理和状态监控。“也有厂商打算通过在SoC里面集成一个MCU模块,来替代外挂的MCU,但是目前内置MCU的方案的可靠性有待验证,并且集成后的MCU和SoC电源需要考虑独立供电以降低静态功耗,实现起来也相对复杂些。

“相比于MCU,SoC的功耗很大(静态电流很大),所以在整机睡眠状态下,SoC一般处于断电状态,MCU处于供电状态。当MCU监控到有唤醒源时,会把SoC唤醒,然后SoC开始启动工作;如果SoC需要进入睡眠模式,MCU会把SoC电源给断掉。

“此外,整个产品级控制器的电源管理都是通过MCU去实现的,MCU是不可缺少的。”

1.2 座舱主控SoC芯片与智驾主控SoC芯片的区别
跟智驾主控soc芯片一样,座舱主控SoC芯片也是采用异构多核架构,并且,两者的内部架构也大体相似——都包括了CPU、GPU、NPU等多种异构资源 ,但座舱和智驾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就决定了座舱SoC芯片和智驾SoC芯片在设计的时候会各有侧重点。
1)异构架构的侧重点不同**
**座舱域控器主控SoC芯片的侧重点是CPU和GPU,智驾域控器主控SoC芯片的侧重点是CPU和NPU。

  • CPU用于通用逻辑运算,比如说系统调度、外部资源访问等,不管是座舱系统,还是智驾系统,CPU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
  • GPU浮点运算能力强,但是在智驾SoC芯片上,基本上不会集成非常强的GPU,因为其内部NPU的张量单元本身就很强,不需要GPU去做张量运算和加速运算;座舱SoC芯片需要进行图像的3D渲染、图像拼接以及运行大型的3D 游戏等应用,因此座舱SoC芯片对GPU的能力要求会比智驾SoC芯片高。
  • NPU作为神经网络算法的加速器,负责处理AI方面的计算需求。智能驾驶对NPU的算力需求比较大,这点毋容置疑;一些座舱SoC芯片虽然也带有NPU模块,可以做DMS或者LDW等一些基础的驾驶辅助功能,但整体而言,座舱主控SoC芯片中的NPU性能要弱于智驾主控SoC芯片中的NPU。

总之,座舱主控SoC芯片是通用核强于专用核,智驾主控SoC芯片则是专用核强于通用核。
2)接口定义的区别**
**座舱域控器主控SoC芯片和智驾域控制器SoC芯片的接口定义也有很大的区别。均联智行中国区CTO陈远认为,座舱面向的应用场景更侧重于舱内的人机交互能力。人机交互则需要提供大量的数据输出,比如,视频、声音,还有其它投影图像等数据输出;同时,还需要获取车里的数据输入,主要是车内人员的数据输入—— 有视频(DMS/OMS)、也有声音(麦克风)等。因此,座舱SoC芯片会面临一些多样化的传感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要求。

诺博汽车副总经理陈礼顺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座舱外设的侧重点在于音视频等大数据的输入输出等。比如,支持多少DP或DSI 接口—— 决定了能接多少路显示屏;支持多少路TDM - 决定了是否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多场景音频通路;还要支持GNSS、WIFI、Bluetooth等模块接口。总之,座舱SoC芯片对外围接口的要求非常高。

“在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中,毫米波雷达信号一般通过CAN总线传输,激光雷达信号一般通过以太网传输,这些都是标准通讯接口,因此,智驾主控SoC芯片的外设接口就相对简单,外设方面需要重点考虑摄像头的接入。”
**3)**功能安全设计的差别 **
**“功能安全不是针对芯片,而是针对产品本身。功能安全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可以在芯片层面设计一些冗余或者增加一些状态检测,也可以针对控制器产品本身进行系统级的监控以及功能分解。“芯片厂商在做SoC芯片设计开发的时候,如果考虑功能安全,必然要考虑它具体的应用场景,是应用于座舱,还是应用于驾驶,甚至是具体的某些工况,然后再针对相应的场景、工况做针对性的基于芯片层面的功能安全设计。”诺博汽车副总经理陈礼顺告诉九章智驾。
座舱SoC芯片和智驾SoC芯片在做功能安全认证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功能安全设计上有一定的差别。
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除芯片本身的功能安全设计之外,还需要有其它的设计来联合保证智能驾驶的功能安全要求达标。芯片只是一部分,系统方案是另外一部分,如果要做系统方案备份,芯片设计本身就需有一些接口能够做冗余通讯方式。
相对而言,座舱系统对功能安全设计的要求就要低很多,即便是对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仪表或者HUD模块,主控SoC芯片功能安全等级达到ASIL B即可满足要求。

整车EE架构由分布式架构向域集中式架构升级,驱动座舱内一个个独立的ECU集成到一个座舱域控制器的DCU上。座舱需要整合的功能越来越多,那么座舱进行功能整合的原则是什么?哪些功能适合被整合进去?

1)在座舱主控SoC芯片的能力边界之内**
**集成什么样的功能取决于座舱主控SoC,主机厂或Tier1会评估座舱主控SoC能够支持接入多少路、多大分辨率的摄像头和显示屏;同时,也要看被整合功能的安全等级是否能够被座舱芯片覆盖到(不超过ASIL B),如果主控SoC的处理能力或性能能够覆盖到此功能,那么便可以初步判断,此功能适合作为座舱功能的一个延伸,被集成进去。

2)无需额外新增硬件**
**如果增加一项或几项功能,可以不用增加硬件,只需要把算法和软件移植到座舱域控制器里面,同时,在成本上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此功能便适合被集成进去。

2.2 座舱功能集成化的三种表现
随着智能座舱主控SoC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5G车联网、OTA等功能的加速渗透,无论是主机厂还是Tier1,都开始注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功能上的融合。座舱域控制器的功能集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2.1 一芯多屏**
**在传统的座舱解决方案中,中控、仪表等系统相互独立,一般由单一芯片驱动单个功能/系统。随着座舱智能化发展,座舱域控制器进一步集成仪表、HUD、流媒体后视镜等其它系统 —— 从单个SoC驱动单个系统单一屏幕到单一SoC支持多系统多屏显示。 图片

一芯多屏(图片来源:大众对外公开宣讲材料)

**
**要在一个SoC芯片上支持多个屏的显示,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虚拟仪表、HUD需要采用QNX或者Linux系统;从软件生态角度考虑,中控导航、副驾娱乐和后排娱乐则需要采用Android系统。
目前主流的方案是采用虚拟机-Hypervisor来实现在一个硬件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那么现阶段,Hypervisor技术在座舱上的应用还存在哪些不足或需要提升的地方?是否有其它技术可以作为Hypervisor技术的替代方案呢?

Hypervisor技术存在的不足或需要提升的地方:**
1)会造成一定的硬件性能损失
**

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金辉介绍说:“使用软件虚拟化需要付出代价,不管是CPU、GPU,还是NPU,它们的算力在软件虚拟化的过程中会流失掉一部分,并没有被完全用起来,也就是说性能打了折扣。同时,外设访问的性能也会受到软件虚拟化的影响—— 多个系统要通过软件虚拟化去访问同一个接口,这个接口需要在虚拟机软件里去做一些软件层面的处理,访问外设的效率和性能会降低。”

“ 使用Hypervisor一定会导致系统开销增大,像GPU、CPU以及NPU等系统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的时候,硬件资源在不同的应用之间进行切换,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系统总负载的升高。”均联智行中国区CTO陈远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

**
**“Hypervisor技术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系统的划分,并没有实现硬件层面的有效隔离 —— 各系统都是放在同一个软件的上层去运行,相比于硬隔离方案,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的硬件保障。”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金辉表示。

那么,是否有Hypervisor的替代方案呢?**
**均联智行中国区CTO陈远告诉九章智驾:“QNX的行业地位,短期内很难被撼动。所有的选择都是在成本和效率之间去寻找平衡。目前有一些企业采用硬隔离的方案,硬隔离方案是一种选择;不用硬隔离方案,在芯片上进行软件隔离也是一种选择。”
采用Hypervisor技术的优势在于所有的IP核( CPU、GPU、DSP等)以及周围的外设都可以共享,而硬隔离的问题在于资源不能很好地去共享。比如,安全域中用于仪表模块的资源闲置了,也没办法分配给娱乐域去使用。
但是,硬隔离也有自身优势,芯驰科技资深产品市场总监金辉表示:“相比于Hypervisor技术,采用硬隔离方案便无需支付虚拟化软件上的License费用,并且算力也不打折扣,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

2.2.2 舱内感知技术融合**
**目前DMS的主流实现方案是基于人脸识别的视觉技术,对芯片的要求很高 —— 首先是车规级的要求,需要经过环境试验和寿命试验等可靠性认证;其次是对AI算力的需求也较高,比如,为了准确识别人脸3D 的球状形象,不仅需要较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在图像数据采集后还需要将模型进行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DMS延伸发展到了OMS,即将检测范围从驾驶员扩展到车内乘客,比如,检测乘客是否系安全带,下车的时候是否把儿童遗忘在车内等应用场景。当前不少主机厂已经将DMS和OMS组合起来进行应用。
DMS及OMS功能主要是通过对舱内摄像头数据的实时分析来实现的。现在座舱主控SoC芯片的算力和性能越来越强,不仅能够支持多通道的视频输入能力,还集成有单独的DSP单元。
将DMS/OMS功能融合到座舱,不仅是因为座舱SoC芯片的性能能够覆盖到DMS/OMS ,也是因为把它们融合到座舱,它们便可以和座舱内的其它关联模块更好地进行信息交互。
比如,伟世通的 HMEye 是基于视线测量的 DMS,除了可以监测驾驶员的双手和视线是否在驾驶状态,它还可以让驾驶员通过眼球的转动实现开关广播、调整温度、开启导航等功能,这样,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便可以更安全地去进行人机互动。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

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

  • 4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