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柔电国重)张一慧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们,从人类皮肤中机械感受器的空间分布模式中汲取灵感,提出了一种具有创新性的三维架构电子皮肤。这种新型电子皮肤不仅在结构上模拟了人类皮肤中的梅克尔细胞(Merkel)和鲁菲尼氏小体(Ruffini)的分布特点,而且在功能上实现了对压力、剪切力和应变的独立测量。
在人体皮肤中,梅克尔细胞和鲁菲尼氏小体是两种重要的机械感受器,它们分别负责感知轻微的压力和持续的拉伸或压缩。这两种细胞的精确分布和协同工作,使得人类能够感知和区分复杂的触觉信息,如触摸、压力、振动等。张一慧教授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们利用这一生物学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子皮肤,该皮肤由多层不同功能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在空间上按照特定的模式排列,以模拟人类皮肤的感觉机制。
这种新型电子皮肤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它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捕捉到微小的力变化,并且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触觉刺激。此外,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结构设计,该电子皮肤还具备了良好的柔韧性和适应性,能够贴合人体表面的任何形状,即使在复杂的运动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方面,这种新型电子皮肤有着广泛的前景。例如,它可以被用于开发高级的机器人触觉系统,使机器人能够更加自然地与人类互动,甚至执行精细的操作任务。在医疗领域,这种电子皮肤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帮助医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如脉搏、呼吸等。此外,它还可以被整合到智能假肢中,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真实的触觉体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张一慧教授课题组的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是对人类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一次深刻理解,更是对未来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创新的电子皮肤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其潜力,开启触觉感知技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