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中,数据的稳定传输与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IEC104协议,作为电力远动通信的基石,凭借其高效的安全传输机制,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IEC104协议中的安全传输机制,特别是其超时机制、K/W机制和序列号机制,看看它们是如何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系统的可靠运行的?
一、超时机制
当实际通信时间超过所规定超时时间时,系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重新发送数据、关闭并重新建立连接等,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1.超时时间的参数和默认值
- t0:建立连接的超时,默认值为30s
- t1:发送或测试APDU的超时,默认值为15s
- t2:无数据报文时确认的超时,默认值为10s,t2 < t1
- t3:长期空闲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设定值为20s
2.未确认的测试过程
二、K/W机制
用于控制发送和接收缓存区的报文数量,避免缓存溢出和报文丢失。
-
参数和默认值
- K值:表示发送方在有K个I格式报文未得到对方确认时,将停止数据发送,一般取值为12
- W值:表示接收方最迟在接收W个I格式报文后应给予发送方确认,取值8
- W值不应超过K值的三分之二
-
工作原理
- 发送方行为
- 接收方行为
-
实际应用场景
三、序列号机制
1.发送序列号
- 标识发送的数据帧
- 确保数据帧在发送过程中的顺序性
2.接收序列号
- 确认已经成功接收到的最后一帧数据
- 保证接收过程中的顺序性
- 可用于流量控制
3.工作原理
- 发送方每发送一个I格式报文,其发送序号加1
- 接收方每接收到一个与其接收序号相等的I格式报文,接收序号加1
- 接收方可以使用S格式报文对已接收到的I格式报文进行确认
- 如果发送方发送的某一I格式报文长时间无法在对方的接收序号中得到确认,意味发生了报文丢失,发送方可以重新发送该报文,直到接收确认
4.序列号出错场景
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不难发现,IEC104协议的安全传输机制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超时机制的灵活应对,还是K/W机制和序列号机制的精准配合,都为数据的正确传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电力远动通信的舞台上,IEC104协议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引领着电力系统向着更加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让我们继续关注IEC104协议,共同探索更多电力通信的奥秘吧!
今天的分享到此为止,能让别人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如对此主题或电力规约测试工具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评论区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