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主回路软启动
目录
1. 软启动概述
高压发生器产生高压,可以用输入工频整流后逆变,升压再整流滤波得到。在工频整流中,为了减小设备体积,常用电容滤波。电容滤波的缺点是瞬间整流二极管冲击大。因此还得包括软启动功能。
2. 软启动详解
电容滤波的问题就是瞬间整流二极管冲击大,容易烧毁二极管,同时引起电源保护。粗略地估计一下,刚充电时,电容电压为0,电网内阻较小,一般为0.20欧左右。这样在电压差最大的两相之间电流为537/0.40=1343A,这样大的冲击电流无论是电网还是整流二极管都是承受不了的。仿真结果如图1。仿真电流为1200A的冲击电流,比较符合刚才的估计。如果选择能够承受这样冲击的整流二极管将是极大的浪费,大大增加成本和降低器件的可靠性。
图1:整流二极管冲击电流波形仿真
而在实际工作中,见图2二极管的电流峰值为峰值为87A左右,依据冲击电流来选择恰当的整流管很难,另外也是浪费。因此必须加一些预防措施,这就是软启动回路。
图2:整流二极管正常电流波形仿真
软启动电路一般有一下两种:在整流主回路中串入一个限流电阻,在充电完毕之后通过开关短路,该方案见图3;另一种是通过辅助电路充电,充电结束之后可以切除,也可以保留,方案如图4。不论哪种方案都需要检测整流输出电压电路,这样才能知道充电的进程,决定何时切断或短路限流电阻。
图3:小电流充电方案1
图4:小电流充电方案2
第一个措施是电路简洁,只控制短路电阻的开关即可,但短路开关的容量要求大,因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流过该开关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可靠性;第二个措施电路比第一个复杂些,但好处是没有大容量的开关,与主回路并行连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因此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实例中采用R3=R4=50欧姆使用该方案后,刚开始的充电波形仿真如图5,实测的波形见图6。
图5:小电流预充电的二极管的仿真电流波形
图6:小电流预充电的二极管的实际电流波形
该波形中通道1为整流输出电压,100V/div;通道2为一相电源的输入电流,5A/div。该波形表明,开始充电电流为7A左右,之后衰减,而整流电压逐步升高,在3秒时达到550VDC,这时,主回路接通,整流电压短时间升至590VDC。
实际的软启动电路为图7。其中K1为软启动继电器;R10、R11为限流电阻。D1为整流桥。电容C6、C7、C8、C14、C15、C18为滤波电容;R5-R8、R16-R19组成均压电阻并作为电压检测的分压电阻;由C19、D2、D3、U1组成电压检测电路。右面为定时和比较电路。上面为延时开机和+12VDC欠压和过压检测电路。
近似计算检测电路的阀值电压。比较器U1C,参考电压分压电阻R19、R20,定时电阻电容为C1、R18、R75。比较器参考电压为12VDC*3.01/(3.01+9.09)=3VDC,在定时完成之前,光耦输出电流得3.7VDC/3.32K=1.114mA才能保证比较器不翻转。按60%CTR计算,正向二极管电流为1.114/0.6=1.857mA。光耦二极管压降0.8VDC,发光二极管为1.2VDC,稳压管5.1VDC,则中间的电压为5.1+2+0.8=7.1VDC,均压电阻流过电流为1.857+7.1/6.6K=2.943mA,则母线电压为2.943mA*49K+7.9=151.295VDC。在实测的波形中,150VDC对应时间小于120ms。也就是说在120ms时,正常整流电压为150VDC以上。定时电路常数为100ms,电阻R18上电压降至3.7VDC需要1.17倍的时间常数,即117ms的定时时间。如果在该定时时间内母线电压没有使光耦产生1.114mA的输出,则比较器U1C就输出低电平,K1吸合,导致软启动继电器断开,软启动因不成功而结束。如果在该定时时间内母线电压使光耦产生1.114mA的输出,则比较器U1C就输出高电平,软启动继电器还吸合,同时软启动成功信号SS-OK接+12VDC,为主接触器吸合创造条件。
图7:软启动电路实例
比较器U3B、定时电路R77、R33、C9,软启动信号SS-OK、参考电压D23、驱动电路R10、R11、Q6组成了主接触器吸合电路。主接触器吸合需要同时满足条件:定时到和软启动成功。由比较器输出完成该逻辑与的关系。比较器一端由D23提供5.1V比较参考电压,另一端是RC定时电路。定时常数为τ=1M(500K)*10UF=10(5)S。而充电到5.1VDC需要0.856τ。因此在定时到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因为比较器是集电极开路输出的,形成逻辑线与的关系。只有SS-OK和比较器都为高电平时,比较器输出端才为高电平驱动Q6,主接触器吸和。
快速放电电路由光耦U2、FET Q1、电阻R18、R19、R16、R17组成。在正常时,电源+12VDC存在,光耦U2输出饱和,Q1无偏置截止;当关机时,电源+12VDC消失,光耦U2输出截止,Q1通过电阻R20、二极管D10获得偏置导通,直流母线电压通过电阻R18、R19、R16、R17和Q1快速放电。放电常数在一个模块时为1K*2820uF=2820ms;在两个模块时为1K*4230uF=4230ms。因此在12秒内母线电压放电到36VDC以下。要知道,放电的能量是C*V2/2=507.6J(706)。则电阻的平均功率为507/8/4=16W和761/12/4=16W。因此电阻是过载运行,不能频繁开关机。D10是保护Q1的,限制栅极电压为5.1VDC。
下一章 阳极旋转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