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CSDN作为我国最大的IT社区和服务平台,为广大编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在CSDN上学习编程已经有段时间了,本文主要分享我在CSDN博客学习过程中的编程思路、技巧运用等方面的心得,并附上一些代码示例。
一、CSDN博客的作用
CSDN博客是一个专业IT技术发表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阅读技术大佬的博文,为他们点赞,评论,收藏;在这里,你也可以发布自己的博文,你可以发布技术分享、面试技巧、程序人生,也可以发布认真或有趣的交流与分享。
二、如何发布文章
首先先登录
右上角点击登录,然后就可以选择登录方式啦
成功登录CSDN后,点击 【创作中心】或者 【发布】 即可撰写博文,但是文章内容不得违反法法规及政策规定哦!
三、撰写博客
我们登录成功后呢就可以写自己的博客啦
首先我们点击发布
然后我们就可以自定义文章的标签、封面、文章摘要、分类专栏、文章类型、可见范围(自己的博客记得选择原创噢!)
如何插入图片?我们的上面一栏有很多的功能,比如图片
点击 图像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啦
还可以在中间插入一些代码,,先点击代码 ,然后就可以插入一些代码了,下面是一个简单的hello,world,大家还可以插入更多的代码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三、如何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章
文章发布后,可以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获得朋友在CSDN对你文章的点赞和评论将有助于你分发到更多的流量,并且登上CSDN站内热榜,获得首页展示位置,你的账号粉丝数量也会因此增长~
四、在CSDN写文章会有收益吗
我们写完博客后呢就会有个问题,写这些博客是否会有收益?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内容,比如
我们撰写专属自己的专栏博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可以设置为付费专栏
单篇优质原创技术文章,可设置为VIP可见
文章打赏功能,即可获得用户的打赏
积极参与CSDN博客活动,获取活动奖励
其实吧收益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广大人民传播更多的学习技巧,嘻嘻。
五、加入新手博主群
我们很多的新手博主,刚开始肯定是有很多的疑问和操作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起更加吸引人的标题,内容如何梳理,写作技巧也是一知半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寻找一些新手博主群,然后虚心请教,只要加入了新手博主群,就可以了解更多关于CSDN写作的秘密!!!
六、如何对自己的博客文章进行评分
我们写完博客文章之后还可以进行一个评分,首先登录网址https://www.csdn.net/qc,然后再将你想要测试的文章的网址粘贴到搜索框中,按下查询,即可看到评分。
七、CSDN社区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在csdn社区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编程思路与技巧运用
例如我在里面学到了模块化思维、抽象思维、递归思维、创新思维,
1.模块化思维: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模块化思维至关重要。CSDN上的博客文章往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在编程过程中,我们应该将问题拆分成若干个模块,逐一解决,最后将各个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块化思维有助于提高编程效率,降低代码出错率。
2.抽象思维:编程中的抽象思维是指将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性问题,从而找到通用的解决方法。在CSDN博客中,很多作者都会从具体问题出发,提炼出一般性的解决方法。这让我明白了,在编程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其抽象成一般性问题,从而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3.递归思维:递归是一种强大的编程技巧,它可以让代码变得更简洁、易于理解。在CSDN博客中,我发现很多作者巧妙地运用递归解决问题。这让我认识到,在适合使用递归的场景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递归,将复杂问题简化。
4.创新思维:编程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在CSDN博客中,我看到了很多作者分享的新技术、新方法。这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让我明白在编程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尝试新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八、代码示例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来到社区当中寻找一些文章,看看他们的举例代码,这样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编程的一个思路。
给大家举例,现在我们要用Java编写斐波那契数列用递归方法,我们不会怎么办,我们就可以去找一些文章如何解释它的主要原理。
我来解释一下,如果其中有什么错误请多多指点,因为我也还是个学生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学序列,它的定义如下:
F(0) = 0
F(1) = 1
F(n) = F(n-1) + F(n-2)
也就是说,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等于前两项之和。比如:
F(0) = 0
F(1) = 1
F(2) = F(1) + F(0) = 1 + 0 = 1
F(3) = F(2) + F(1) = 1 + 1 = 2
F(4) = F(3) + F(2) = 2 + 1 = 3
这个序列会一直这样下去,产生0,1,1,2,3,5,8,13,21,34...这样的数列。
然后知道了原理我们就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数列:
public class Fibonacci {
//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fibonacci(int n) {
if (n <= 1) {
return n; // 如果n小于等于1,直接返回n
} else {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 递归调用计算第n项的值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 = 10; // 你想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项数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fibonacci(i) + " "); // 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每一项
}
}
}
九、代码审查与优化
代码审查是提高代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CSDN博客中,你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代码,学习如何编写更高效、更可读的代码。同时,你也可以将自己的代码分享到博客上,邀请其他开发者进行审查,以获取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比如我们学习了冒泡排序并写出了自己的代码,但是呢我们想使其更简单,我们就可以去参考别的博主代码,如何优化自己的代码:
// 优化前的冒泡排序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 获取数组的长度
for (int i = 0; i < n; i++) { // 外层循环,遍历数组元素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 内层循环,进行元素比较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
// 交换元素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 优化后的冒泡排序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 获取数组的长度
for (int i = 0; i < n; i++) { // 外层循环,遍历数组元素
boolean swapped = false; // 设置一个标志,用于检测本轮循环是否发生了交换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 内层循环,进行元素比较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
// 交换元素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swapped = true; // 标记发生了交换
}
}
// 如果一次交换都没有发生,说明序列已经排序完成,可以提前退出循环
if (!swapped) {
break;
}
}
}
在这个优化后的版本中,我们添加了一个swapped标志,用于检查在一次内层循环中是否发生了交换。如果在一次循环中没有元素被交换,那么数组已经排序完成,可以提前结束循环,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比较和交换操作。这提高了算法的效率,特别是在数组已经部分排序的情况下,这样是不是学习到了新的技巧呢。
十、调试技巧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2302_80728797/article/details/13956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