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支持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首次。文件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

至于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几个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2.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3.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

4.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我们处于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被应用在千行百业中,其中就包括农业。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如今国家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意味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AI等现代技术将更加随处可见。

图片

人工智能如何发挥作用?

在农业领域,人们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力需求、提升作业效率;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比如说预测天气变化、病虫害爆发等;还可以通过AI精准地使用水、废料、农药等,降低成本;还可以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保障质量和安全。

人工智能具体应用会运用到什么技术?

会用到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农业生产会产生大量土壤湿度、温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可以应用这些数据来训练大模型,让大模型能够识别模式并且做出预测。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类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代表算法之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用于图像识别、帮助检测作物的疾病或者杂草。

还有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包括株高、叶面积、果实大小等关键指标;还可以识别农作物叶片上的病斑、虫洞等病虫害迹象,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此外,除了以上技术,物联网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技术也会运用到农业中。

在实际应用中,AI的应用场景可以有很多,包括土壤和作物检测、精准灌溉、早期病虫害检测、病虫害预测、自动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农产品分级分类、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等。

图片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

无人机可以通过采集农田的多维度数据,比如作物健康状况、土壤条件、病虫害分布等,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无人机还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状况,比如田地干旱、农作物遭遇病虫害等,帮助农民快速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无人机的技术运用会涉及到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        

硬件技术:多光谱/高光谱相机捕捉作物反射的光谱信息,分析作物健康状况(如叶绿素含量、水分状况);热成像相机检测作物的温度分布,识别灌溉不均或病虫害问题;激光雷达生成农田的三维地图,用于地形分析和土壤研究;GPS/RTK定位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确保无人机飞行路径和数据的准确性。              

软件技术:飞行控制软件规划无人机的飞行路径,确保覆盖整个农田;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对采集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生成作物健康图、土壤湿度图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通过算法识别作物病害、杂草分布等,并提供预测和建议。

通信技术:无人机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将实时数据传输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供农民或农业专家分析。

在农业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作物健康检测、精准施药施肥、土壤分析和播种、杂草识别与管理、灾害评估和保险理赔等。

图片

其他科技运用盘点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说在农业发展中,人工智能、无人机的运用只是新质生产力的其中一部分。现代农业的发展其实还会运用到大数据、GP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农业设备、基因编辑与生物技术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技术。

具体怎么运用?我来给大家盘点下我国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子: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状况。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确灌溉和施肥,既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和化肥的利用率,也减少了浪费。

中联重科智能农机:开发出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播种机等智能农机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通过GPS导航系统自主完成耕作任务。

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安装了多种环境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实时监控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将数据传输给农户。

中国农业科学院: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小麦新品种。新型小麦品种不仅具有更强的抗病性,还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上海“城市农场”:采用多层结构的垂直农场设计,结合水培法和气雾栽培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进行高效农作物生产。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数据,预测市场需求变化,优化资源配置。

京东生鲜区块链追溯系统: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信息。

图片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农业生产可以变得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如今,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迈入更高的阶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